【解釋】
凍瘡是人體局部皮膚因寒冷導致損傷,是冬天的一種常見病,多發於老人、婦女及兒童。
暴露肢端的毛細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而收縮,導致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局部組織因為長時間得不到氧氣供應而壞死,在溫度上升的時候,收縮的毛細血管開始擴張,造成血液淤塞,使原本壞死組織潰爛形成凍瘡。
由於手足和耳廓是血液循環的末端,並且最容易暴露於寒冷環境中,所以手足和耳廓是最容易發生凍瘡的部位。
凍瘡的一般症狀是局部腫脹、顏色鮮紅或暗紅,嚴重者會出現水皰,潰破後疼痛難忍,難以愈合。
【調理】
1.生活調理
●鍛煉血管的張弛功能
分別取一盆15℃和45℃的水,先將手腳置於低溫水中5分鍾,然後再置於高溫水中5分鍾,每天三次,可減少凍瘡的發生。
●搓手搓臉
經常搓手搓臉,至微熱,可促進血液循環。
●禁用火烤
在皮膚受凍以後禁止用火或熱水取暖。
●冷水洗漱
常用冷水洗手、洗臉可以增加機體抗寒能力。
●注意保暖
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保護好手腳及耳廓。
2.飲食調理
●適量食用解毒涼血的食物
如綠豆湯、菊花茶、薏苡仁湯等。
●適量飲酒
在溫暖的環境中可以適量喝點熱酒,促進血液循環,但是不要在寒冷環境中喝酒,避免熱量流失。
●多食補血益氣的食物
如羊肉、大棗、龍眼、狗肉、扁豆等。
●患者忌食辛辣食物
辣椒、蔥、薑、蒜、韭菜、蒜黃、芥末等會加劇炎症。
3.運動調理
經常鍛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抗寒能力,可以選擇跑步、跳舞、跳繩、練氣功等運動。
4.按摩調理
經常按摩厥陰俞、心俞、腎俞、大腸俞、神門、陽池、合穀、缺盆、膻中、巨闕、衝門、陰陵泉、足三裏、三陰交等穴位有助於防治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