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主持人交際的六字心訣(1)(2 / 3)

難怪作家弗蘭·賴博維茨(FranLebowitz)要滿懷敬意地說:“奧普拉可能是對成年人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她幾乎是一種宗教。”

【現在請聽·星星蜜語】

“看滿天星星好美喔!”

“我覺得它們既遙遠又孤獨,不知道它們在想些什麼?”

“別出聲,聽星星正在說話呢!”

倪萍

我哪有什麼絕招!隻是覺得當主持人,不應該做作,你就是你,應該讓觀眾感到,麵前這個人就是一個普通人……

在采訪中,無論長者少者,無論官員平民,他(趙忠祥)都一視同仁。這不是世故,而是他做人的準則。

孫愛萍(主持人研究者)

“家庭觀眾”這一特定的收視環境,使人自然產生一種與屏幕中的人平起平坐的心態,並渴望與屏幕中的人平等交流。作為屏幕交流主宰的主持人,心理狀態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心理狀態似乎是抽象的,但又是非常具體的,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它滲透在主持人的言談、神態、口氣、視線等舉止之中。無論是居高臨下自命不凡的俯視,還是缺乏自信的低卑的仰視,無論是嚴肅冷漠的故作深沉,還是矯揉造作的故作瀟灑,都是主持人心態失衡的表露。比如有的主持人在出場采訪中話筒指向對方,目光卻朝向另一方,全然一副目中無人不屑一顧的神情。他們對對方的俯視,反映了他毫無交流欲望高人一等的心態。很顯然,你不把觀眾放在眼裏,觀眾當然不會買帳,得到的隻能是逆反、厭惡、換頻道。在這種狀態下又怎麼能談得上交流,電視傳播的功能又怎麼實現呢?

我很欣賞倪萍在主持節目時自我心態的把握,無論交流對象的地位、身份、職務、閱曆如何,總是以平等的心態進行對話,當然因對象的不同,表現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基點不變,那就是心態上的平等。比如她對澳星專家等名人的敬重,對金婚伴侶等老者的真誠,對災民及病患者的同情,對園丁們的尊重,對出了演出事故的小雜技演員等孩子們的愛撫以及對幕後同行們的理解,她的健康的平等交流的心態,她的善解人意,很容易和觀眾共通,以致使觀眾在這種和諧親近的屏幕上下的精神交往中有所感悟。

沈力

主持人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主持人和觀眾之間不應當隻是我播你看的附屬主從關係,而是應當一起參與,共同麵對生活的朋友關係。在社會生活中,朋友之間最可貴的是什麼?是真摯的情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平等相待。主持人要想成為觀眾的朋友,也應該遵循這些原則。

一方麵,每個主持人都渴望贏得觀眾的信任和愛戴。另一方麵,獲得了觀眾承認的同時,主持人也就擁有了廣大的知音。這對我沈力,是很重要的,我非常看中那些“知音”對我的理解和支持。因為在屏幕後麵,這究竟還是一個相當“封閉”與“淡化個人”的人。

崔永元

我承認我對自己非常自信,從一開始就有。這份自信從什麼地方來呢?最早設計節目的時候,我就有個想法,我把最真實的想法反映給觀眾,我的自信建立在我的真誠上,建立在我的善良上。比如說,我聽嘉賓講他們曲折的經曆,會被打動得掉眼淚。我相信很多主持人在這種時候會很忌諱自己掉眼淚,因為掉眼淚的樣子確實不好看。我在哭的時候,在掉眼淚的時候,腦子裏沒有這些雜念。包括我想開懷大笑,我就笑,我笑起來的表情很難看,我自己知道,但是我不在意。這就是我的自信所在。我說話沒說好,說結巴了,我的形體不好看,服裝搭配不很合理,各種各樣男人的毛病,都有可能在屏幕上被放大,被展現出來,我心裏可以接受它。我希望大家看到的這個《實話實說》的主持人,就是這樣,不是個完人,身上有很多毛病,也有很多可愛之處,他一看我,就想到他的一個兄弟,想到插隊時的一個戰友,想到當兵時同班的一個戰士,想起鄰居大媽的一個兒子。我的自信就建立在這個地方。

敬一丹

我經常談的是經濟話題,我對自己有一個要求:經濟話題由我來談,不能讓觀眾覺得很艱澀,主持人如能以平常心去體味,用平常話去表達,就可能深入淺出。我經常與觀眾站在同一起點上開始接觸某個經濟問題的ABC,隨著采訪的展開,又同觀眾一起一步步走向深入,在這樣的位置上,更能體會觀眾心理,更能把枯燥的經濟話題社會化、軟化,找到貼近觀眾的切入點。

陸錫初(主持人研究專家)

平等的雙向傳播。具體表現在: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傳播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朋友的關係。主持人采用的不是“一對眾”,而是“一對一”的傳播,對象感、交流感強;主持人采用的不是“宣讀式”而是“談話體”的播音,侃侃而談,娓娓談心;主持人不是用“命令式”、“說教式”,而是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方式去影響受眾,主持人對受眾的不同意見不是壓服,而是循循善誘,耐心說服和引導。這種平等的雙向傳播尊重人、理解人,對受眾充滿信任和理解,使人感到溫暖,傳播效果好。

俞虹(主持人研究專家)

平等交流是主持人節目傳播形式的重要特征。主持人不僅與受眾溝通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與自己的采訪對象也要取平視、平等、平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