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男人的經濟思維(1 / 2)

因為票不能退,買票的錢拿不回來了,在經濟學上這被稱為“沉沒成本”,也就是一旦支出就無法收回的成本。你晚上是不是去看比賽,僅僅取決於從現在開始將要發生的情況,所以,必須進行邊際考慮,看新增加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的比較,然後作出合理的決斷。

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的第二個獨特思維方式是機會成本考慮。一般人頭腦裏的成本概念是會計成本,也就是做賬用的。會計成本有幾個特點:首先,會計成本是直接的成本,即實際發生的成本,跟生產和消費直接相關;其次,會計成本是已經發生的成本。不過,經濟學家說的成本卻很不一樣。經濟學意義上的成本隻有一個,那就是“機會成本”,在所有經濟學的書裏,成本的概念一律是指機會成本。

比如說:一筆1000萬的資金,它可以投到五個項目上去。如果我們把它投到了第一個項目上,那麼我們做這個項目的成本是多少呢?1000萬?那是會計成本,而真正的成本是放棄的另外四個項目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項目的價值。比如,第五個項目的價值最大,是5000萬,那第一個項目的成本就是5000萬。也就是說,一件事情的機會成本,是放棄的最大的價值。

另外,經濟學的利潤跟會計利潤也有很大區別。會計利潤是全部收入減去會計成本;經濟利潤是全部收入減去經濟成本,也就是減去機會成本。假如你原來在一個公司上班,每年有10萬收入。現在,你決定自己經營一家餐館,每年的全部收入是11萬,會計成本是10萬,包括買菜、員工工資、稅收和各種其他費用。所以你的會計利潤也就是:11萬-10萬=1萬。不過有趣的是,經濟學家認為你沒有賺錢,反而賠了錢,至少賠了9萬。在經濟學家的思維看來,如果你的時間不是用於開餐館,而是繼續在政府部門上班,你就會有10萬的會計利潤,而現在你隻有1萬,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你至少賠了9萬的會計利潤。

經濟學之所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並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的麵貌,正是因為經濟學家看世界的方式及觀點與常人不同。與其他社會科學,比如社會學和政治學、法學不同,經濟學家有一套自己的看問題、看世界的方法。也因此,在現實的生活中,特別是男性更要有著獨特的經濟思維,要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思考,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科學地認識自己和外部世界,使我們成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

經濟學指導你的生活:

當剝去理論的數學外衣之後,人們會發現經濟學思維的本質是生活化和淺顯的。對於大眾而言,經濟理論知識本身並不重要,因為它通常給不出現實的結論,重要的是理論知識背後的思維方式,既然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規律可循的商業社會之中,那麼我們就應該嚐試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去找尋其中的規律。

因為票不能退,買票的錢拿不回來了,在經濟學上這被稱為“沉沒成本”,也就是一旦支出就無法收回的成本。你晚上是不是去看比賽,僅僅取決於從現在開始將要發生的情況,所以,必須進行邊際考慮,看新增加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的比較,然後作出合理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