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時兩種方案的成本收益完全一樣的情況也是常見到的,更多情況下它們優劣相近,難分伯仲。這時我們就要費心權衡。假如在你找工作時甲、乙兩公司均願意每月付給你1200元的工資,如果你接受了甲公司的工作,從而得到每月1200元工資的同時,你就會失掉乙公司每月付你1200元的機會,因此你獲得1200元收益的機會成本也是1200元。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學會選擇,要懂得放棄,更善於衡量,比較兩者的機會成本,使自己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中找到更加符合自己經濟效益的選擇。
“機會成本”告訴我們,任何稀缺的資源的使用,不論在實際中是否為之而支付代價,總會形成“機會成本”,即為了這種使用所犧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夠帶來的益處。因此,這一概念拓寬和深化了對消耗在一定生產活動中的經濟資源的成本的理解。對相同的經濟資源在不同的生產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作比較,將使得經濟資源從所得收入相對低的生產用途上,轉移到所得收入相對高的生產用途上,否則就是一種浪費。
經濟學指導你的生活:
任何稀缺的資源的使用,不論在實際中是否為之而支付代價,總會形成“機會成本”,即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這也就要求人們進行選擇的時候,必須事先考慮存在的機會成本,這樣才能保證利益的最大化。
但有時兩種方案的成本收益完全一樣的情況也是常見到的,更多情況下它們優劣相近,難分伯仲。這時我們就要費心權衡。假如在你找工作時甲、乙兩公司均願意每月付給你1200元的工資,如果你接受了甲公司的工作,從而得到每月1200元工資的同時,你就會失掉乙公司每月付你1200元的機會,因此你獲得1200元收益的機會成本也是1200元。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學會選擇,要懂得放棄,更善於衡量,比較兩者的機會成本,使自己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中找到更加符合自己經濟效益的選擇。
“機會成本”告訴我們,任何稀缺的資源的使用,不論在實際中是否為之而支付代價,總會形成“機會成本”,即為了這種使用所犧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夠帶來的益處。因此,這一概念拓寬和深化了對消耗在一定生產活動中的經濟資源的成本的理解。對相同的經濟資源在不同的生產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作比較,將使得經濟資源從所得收入相對低的生產用途上,轉移到所得收入相對高的生產用途上,否則就是一種浪費。
經濟學指導你的生活:
任何稀缺的資源的使用,不論在實際中是否為之而支付代價,總會形成“機會成本”,即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這也就要求人們進行選擇的時候,必須事先考慮存在的機會成本,這樣才能保證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