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對於性價比人們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理性。不過,隨著消費觀念的成熟,一個新概念悄然興起,它就是“全程性價比”。在現實的汽車消費群體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個詞,我們就以汽車消費為例,來看看該怎樣注意全程性價比。
其實,“全程性價比”就是在購車與養車方麵的綜合考慮,也就是說,當人們在購車時不但要權衡一款車的性能與價格是否匹配,同時也要考慮一下買車時的價格與今後的成本是否劃算。那麼,現實中,我們又該如何評價一款車的“全程性價比”呢?有關專家認為,消費者如果僅從款式、價格、配置上得出“性價比”的結論,無疑是進入了誤區,可以說這是一種片麵的、不客觀的想法。
汽車上的一些配置就像衣服,需要的話可以花錢買來裝上,但汽車的“筋骨”,比如引擎、車身、底盤、變速箱、懸掛等卻是用戶無法改變的。其實,這些正是每輛車的精華所在,也是各大汽車公司視為絕密的核心技術,這也是決定車輛性能的關鍵要素。然而這些關鍵的要素都比較隱性,消費者不易直觀對比。通常來講,對於汽車而言,安全性是最為重要的,所以,在汽車消費的前半段過程中,除了關注質量和價格外,更要留心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因素。
後半程消費具有隱蔽性和持續性的特點,對於廠家和經銷商而言,後半程的消費將是其利潤的重要來源,而對於一個成熟的汽車消費市場來說,整車利潤與後市利潤的比例一般可達2∶8;也因此,對於消費者而言,後半程的消費積累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據相關資料的統計,在一輛汽車的使用壽命中,新車購買支出僅僅占全部使用費用的三分之一,而後期的汽油費、維修保養費用等才是開銷的“大頭”。汽車購買行為是一次性的,其後則是長達數年甚至十餘年的使用周期。如果假設一輛汽車以20萬公裏壽命計,那麼在這期間,至少需要進行很多次的正常維護保養,更換十餘次正常磨損的易損件。
雖然使用成本是車價的兩倍以上,然而,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車前幾乎不會首先詢問車的配件價格以及保養維修工時費。在漫長的使用過程中,損壞修理與維護保養是用戶無法規避的環節。也因此,售後服務和配件供應一定要作為重點考慮因素。也就是說,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不僅要關注產品質量與產品價格,還要把購買之後的消費也考慮在內,要理性地對待商品的價格,更要理性地規劃自己的消費,這才是成熟的消費之道。
總之,性價比應該建立在你對產品性能要求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隻要先滿足性能要求,然後再談價格是否合適才有意義。沒有質量和性能的前提,再便宜的商品也不經濟。
可見對於性價比人們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理性。不過,隨著消費觀念的成熟,一個新概念悄然興起,它就是“全程性價比”。在現實的汽車消費群體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個詞,我們就以汽車消費為例,來看看該怎樣注意全程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