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加工廠的轉型——中國製造(1 / 2)

“中國製造”給人最大的印象是價格便宜。就目前來說,“中國製造”之所以能遍布世界,其主要原因在於價廉物美。“中國製造”的主體貿易有一半以上是加工貿易,其產品完全按照外國提供的要求和標準生產,產品的附加值很少。因此,即使有了這樣輝煌的出口成績,中國還不能稱做真正的世界工廠,最多隻能稱做一個世界加工廠。

在我國的經濟結構中,存在著很多小企業,這些企業生產效率並不高,生產成本卻很高。然而中國製造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地在國際上崛起,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非常便宜,所以使得“中國製造”很具有價格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在發達國家有可能被淘汰的落後產能看到了新的曙光,紛紛遷移到中國來。而具有高新技術的企業卻對這些不感冒,由此造成了“中國製造”整體大而不強。

“中國製造”風光無限的外表下,也暴露出了一係列深刻的問題。第一是資源的浪費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現在的中國每日耗水量世界第一,汙水排放量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種種情況表明,“中國製造”必須走轉型之路,擺脫“世界加工廠”的帽子,開拓一條新型工業化之路。第二,“中國製造”需要重塑國際形象。美國《商業周刊》曾經發文指出“中國製造”存在的商業道德問題。“中國製造”最危險的東西是迅速蔓延的重利輕義的資本主義風氣。2008年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讓世人對中國的食品安全感到擔憂。

在我國的自主知識產權缺乏,核心專利技術較少。2008年,中國接受海外申請的專利50000件,而中國企業到海外申請的專利卻不到2000件。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那就隻會讓別人牽著鼻子走。目前在製造技術領域,我國的專利數隻有美國或日本的1br30,而且現在絕大部分歐美企業都將利潤的1br10用來研發,並在全球設立研發總部。相比之下,中國的企業卻在研發上投入較少,很多小企業甚至都沒有研發部門,普遍缺乏技術創新的意識和投入。

伴隨著新《勞動法》的出台和人民幣不斷升值,目前中國製造業的成本已經不再“天下無敵”了。很多企業都遷移到越南、印度這些成本更低的國家去了。麵對這樣的危局,中國要想由“世界加工廠”轉變為真正的“世界工廠”,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首先,生產企業必須要提升產品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現在中國製造的大多都是些低附加值產品,而一些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品均不能生產。

其次,還得豐富“中國製造”的內涵,提升其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生產者必須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決不能以次充好,忽悠消費者。隻有這樣,才能讓“中國製造”真正成為全球市場的新貴,才能使得中國成為一個全新的“世界工廠”。

“中國製造”給人最大的印象是價格便宜。就目前來說,“中國製造”之所以能遍布世界,其主要原因在於價廉物美。“中國製造”的主體貿易有一半以上是加工貿易,其產品完全按照外國提供的要求和標準生產,產品的附加值很少。因此,即使有了這樣輝煌的出口成績,中國還不能稱做真正的世界工廠,最多隻能稱做一個世界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