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化度
隨著群體運行時間的增加和個體在群體中的時間延長,群體自身和個體感受到的感化和化學反應的力度和程度也會有所不同。所有群體都有這種感召力和感化力,區別在於,力度和程度的不同。但感召和感化的方麵也是不同的;烏體感召和感化的往往在情感和情緒方麵,團體感召和感化的往往在社會關係方麵,集體感召和感化的往往在意誌和理智方麵。由於意誌是建立在理智基礎上的,理智又是建立在意識基礎上的,意識又是建立在潛意識基礎上的,潛意識又是以情緒為基礎的,所以最受感化和融化的還是處於烏體狀態中的情緒和情感。
一般是,感化和融化會在以下方麵出現變化而達到一個較高和越來越高的程度:
(1)和度
這主要是指一種“和氣程度”,不僅是指“和”的幅度,而且還指“和”的深度。其實,“和”是群體的“宗”,既是“中心”的,是一種價值評判的標準,如佛教中有密宗、顯宗、禪宗,等等;又是“傳統”的,是一種流傳和遺傳的標準,如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和氣生才”、“以和為貴”等;佛教的“和尚”可以轉移為是一種“崇尚和氣與和諧的人”;西方的“平等觀”實際是一個平麵和基準基礎上的比較而形成的等同觀如繳稅比例是以收入為準的。根據加拿大稅法規定:月收入在3000元須繳稅29%,月收入在4000元須繳稅35%,月收入在5000元須繳稅38%,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須繳稅42%。處於不同社會階層平麵上的人往往是不可比較的,也是不能等同的。
(2)諧度
這主要是指一種“諧音程度”,但以往一般是把它與“和度”混淆的。“諧”實際有三點內涵:一是都有話語權,二是都有沉默權,三是都有旋律權。這是一個非常綜合和整體的概念,千萬不可簡單地理解。其實,旋律隻有係統有無,而無是非之分。應該是,凡是適應的就是好的。現在不適應的,並不意味明天就不適應,也不意味昨天也不適應。反之則反思。關鍵在於,怎樣建設“諧度”。其重點是要尊重人的人格、性格和品格。毛澤東在《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中曾反對過的一種“對人馬克思主義對己自由主義”的標準。其關鍵在於製度要“諧”,不僅人要“和尚”,而且製度更要“和諧”,主要是構成製度的法律和政策不僅要與文化基礎相適應,彼此之間更要配合與配套,如西方的法律製度是建立在“無賴原則”基礎上的,中國的儒家製度是建立在“性本善”基礎上的,法家製度則是建立在“性本惡”基礎上的。現在的製度卻是“本懶”、“本善”和“本惡”多元的,所以是“亂”的,也是很難達到一個較高“諧度”的。現實是,生產力水平固然差得大,但較大的還是製度和規範上的差別,更大的還是觀念和文化上的差別,而最大還是文明和精神追求的差別。
3.化度
隨著群體運行時間的增加和個體在群體中的時間延長,群體自身和個體感受到的感化和化學反應的力度和程度也會有所不同。所有群體都有這種感召力和感化力,區別在於,力度和程度的不同。但感召和感化的方麵也是不同的;烏體感召和感化的往往在情感和情緒方麵,團體感召和感化的往往在社會關係方麵,集體感召和感化的往往在意誌和理智方麵。由於意誌是建立在理智基礎上的,理智又是建立在意識基礎上的,意識又是建立在潛意識基礎上的,潛意識又是以情緒為基礎的,所以最受感化和融化的還是處於烏體狀態中的情緒和情感。
一般是,感化和融化會在以下方麵出現變化而達到一個較高和越來越高的程度:
(1)和度
這主要是指一種“和氣程度”,不僅是指“和”的幅度,而且還指“和”的深度。其實,“和”是群體的“宗”,既是“中心”的,是一種價值評判的標準,如佛教中有密宗、顯宗、禪宗,等等;又是“傳統”的,是一種流傳和遺傳的標準,如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和氣生才”、“以和為貴”等;佛教的“和尚”可以轉移為是一種“崇尚和氣與和諧的人”;西方的“平等觀”實際是一個平麵和基準基礎上的比較而形成的等同觀如繳稅比例是以收入為準的。根據加拿大稅法規定:月收入在3000元須繳稅29%,月收入在4000元須繳稅35%,月收入在5000元須繳稅38%,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須繳稅42%。處於不同社會階層平麵上的人往往是不可比較的,也是不能等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