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概念(2)(2 / 3)

7.“剩女”相親

這是對當下中國全社會幾乎都在“相親”進行思考後的結果。其現實是,雖然在社會上大齡未婚男女越來越多,中國婚姻市場進入了一個“興剩”時代,但公眾的目標則更多地聚焦在“剩女”的身上。2007年8月,“剩女”一詞成為了教育部當年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而和“剩女”這個詞存在著密切聯係的另外兩個詞語是“三高”和“白骨精”。這就是說,這些大齡未婚女青年絕大部分擁有高學曆,高收入和高智商,並在職場上更是“白”領“骨”幹加“精”英。遺憾的是,如此優秀的個人條件卻偏偏在婚姻上被剩下了。更關鍵是,這些人並不拒絕結婚,隻是拒絕不完美的選擇。據《海峽時報》一篇文章稱,2009年,北京剩女數量已達80萬。據征婚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征婚中女性男性的比例高達10:1。其原因究竟是忙於學業和事業,還是追求個性自由,或是過分期待完美,還是過於恐懼現實,都是各有側重的。它主要是說明了,現代人的婚戀觀已經或者正在發生極大的變化。如今,“剩女”的隊伍不僅已經比較龐大,而且還在越來越龐大,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應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科學對策。其實,“剩女”們和社會的“社會心理”都出現了問題,才是社會的“相親”和婚姻出現問題的關鍵。

8.閃婚閃離

這是對我國“80後”草率結婚又輕率離婚現象思考後的結論。一組數據讓人怵目驚心:2006年,北京共有24952對夫妻辦理了離婚登記,其中有1br5婚姻關係維持還不到3年;1br3婚姻關係不到5年;結婚不到1年就離婚的有970對,有52對離婚的夫妻結婚還不到1個月。在這些離婚夫妻中,“80後”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調查涉及的“80後”離婚案件中,有90%的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這種情況不隻是北京有,其他地方也有類似問題,如在哈爾濱2006年離婚的有16995對,不僅比2005年增長了5%,而且離婚者中年輕人激增。又如在廣州,“80後”到律師事務所委托離婚或谘詢離婚的案例明顯增多,另有調查顯示:近三成的高校學生向往小資生活,1br4的學生希望當白領,八成以上的學生願意享受孤獨。綜合這些情況可以基本得到印象,“80後”獨生子女已經成為離婚高發人群,他們的婚姻已經成為婚姻管理部門、婚姻家庭專家和社會學家必須關注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