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守信的習慣(1 / 2)

德西的實驗結論對我們改進教育方式很有啟迪,作為一個家長,首先應該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幫助孩子獲得成功和樂趣;其次不能以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看待成長中的下一代,尤其一些經商的家長,總認為金錢是萬能的,但在教育孩子學習的問題上顯然是行不通的,這樣做會使孩子迷失方向,感受不到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的成功體驗,在學習上怕吃苦,幹任何事和利益掛鉤,在集體裏無服務意識,怕吃虧,我們一直所倡導的中華民族美德中的大公無私、無私奉獻不僅不具備,就連最起碼的道德底線也達不到。再者,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孩子的學習有利的,諸如買書或體育器械,對他的心身健康有幫助,如果獎勵一些諸如手機一類的東西,便於和孩子之間的聯係,本無可厚非,但有些學生以此在同學之間炫耀,在學生間引起攀比,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不良影響,有些學生上課鈴聲不斷,幹擾老師的正常教學秩序。就是在發達的西方國家,中學生也是不準帶手機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談到,在美國,學生如有不當的東西帶進學校,如手機,學校一律沒收,並不再還給學生。相比之下,我們也沒收,但沒收後要求學生家長來校認領。一名高中學生的家長認領時還跟老師說,你們學校管得太嚴了,現在都啥時代了,俺孩子在初中就給他買了手機。我們的道德教育效率不高,家庭教育的偏差難辭其咎。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孩子的父母便是在孩子誠信人生中播種的人。

【專家支招】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以後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這一願望能不能實現,就看我們為孩子的成長做了什麼,更要看我們是怎樣做的。

1.將分數和金錢區別開來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既要嚴格,也要切合實際,不能用金錢做砝碼來換取優良成績。這種刺激不但不能激勵子女學習,反而會將子女引入金錢至上的誤區,這種“高薪”教子,未必換來子女成“龍”。因此,我們在對子女的教育過程中,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富有,不給子女鋪就現成之路,而是讓他們從小就吃一些苦、受一些挫折,使他們從小就確立正確的理想道德,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適應社會的本領、戰勝困難的勇氣。

2.家長如果向孩子許了諾,到最後就一定要兌現

對於一時不能兌現的,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不能兌現的原因,取得孩子的理解與信任,並約定兌現的時間。家長如果遵守諾言,那麼自己的孩子才能學會守信。

德西的實驗結論對我們改進教育方式很有啟迪,作為一個家長,首先應該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幫助孩子獲得成功和樂趣;其次不能以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看待成長中的下一代,尤其一些經商的家長,總認為金錢是萬能的,但在教育孩子學習的問題上顯然是行不通的,這樣做會使孩子迷失方向,感受不到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的成功體驗,在學習上怕吃苦,幹任何事和利益掛鉤,在集體裏無服務意識,怕吃虧,我們一直所倡導的中華民族美德中的大公無私、無私奉獻不僅不具備,就連最起碼的道德底線也達不到。再者,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孩子的學習有利的,諸如買書或體育器械,對他的心身健康有幫助,如果獎勵一些諸如手機一類的東西,便於和孩子之間的聯係,本無可厚非,但有些學生以此在同學之間炫耀,在學生間引起攀比,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不良影響,有些學生上課鈴聲不斷,幹擾老師的正常教學秩序。就是在發達的西方國家,中學生也是不準帶手機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談到,在美國,學生如有不當的東西帶進學校,如手機,學校一律沒收,並不再還給學生。相比之下,我們也沒收,但沒收後要求學生家長來校認領。一名高中學生的家長認領時還跟老師說,你們學校管得太嚴了,現在都啥時代了,俺孩子在初中就給他買了手機。我們的道德教育效率不高,家庭教育的偏差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