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誠信做人,要從小在家庭中養成的(1 / 1)

2.正確對待孩子的過錯

孩子或因自製力弱,或因年幼無知,或其他偶然的原因,常會出現差錯。對些,家長要冷靜對待。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本著關心愛護的原則,態度溫和地鼓勵孩子承認錯誤,幫助孩子找出錯誤的根源,改正錯誤。這樣,孩子會信賴你,親近你,敢於向你說真話。如果用訓斥、譏諷或體罰來對待孩子的過失,就可能使他們為了逃避“災難”而說謊。

3.家長要作誠實的榜樣

為培養孩子誠實做人,家長要為孩子作出好榜樣。如果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長就不能將撿到的物品據為己有;如果要求孩子不說假話,家長就不能哄騙孩子。不然,孩子是難以形成誠實品質的。

4.和孩子建立真誠和相互信任的關係

“人之初,性本善。”年幼的孩子是非常純真的,家長要利用這個良好的條件,和孩子建立並保持真誠與互相信任的關係。

我國古代有個“曾參殺豬”的故事。一天曾參的妻子去趕集,他的小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參的妻子被糾纏得無奈,便對孩子說:“你要聽話,留在家裏,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被哄住了。曾參妻子從集上回來時,見曾參正準備殺豬,就上前阻止說:“不過是哄孩子玩的,怎麼真的要殺豬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今天你說話不算數欺騙孩子,就是教孩子說假話。”於是,曾參殺掉正養著的豬,兌現了妻子隨口許下的諾言。家長對孩子必須言而有信,以誠相待,這樣,孩子才會信任家長,有什麼事、有什麼想法都願意告訴家長。

5.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誠實行為

孩子的不誠實行為主要指說謊和私拿他人或集體的東西。對這些行為要及時糾正。

孩子說謊,家長往往非常生氣:“小小年紀,怎麼學會了說謊?長大成人後豈不成了騙子!”家長為孩子的不誠實擔心是有道理的,但僅此還不夠,應該找出孩子說謊的原因,並幫助他們改正。如果不及時改正,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很可能做出害人又害己的事來,後果不堪設想。

正如巴甫洛夫所指出的:“永遠不要企圖掩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膽的推測和假設去掩飾,這也是要不得的。不論這種肥皂泡的色彩多麼使你們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於是你們除了慚愧以外,是會毫無所得的。”

2.正確對待孩子的過錯

孩子或因自製力弱,或因年幼無知,或其他偶然的原因,常會出現差錯。對些,家長要冷靜對待。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本著關心愛護的原則,態度溫和地鼓勵孩子承認錯誤,幫助孩子找出錯誤的根源,改正錯誤。這樣,孩子會信賴你,親近你,敢於向你說真話。如果用訓斥、譏諷或體罰來對待孩子的過失,就可能使他們為了逃避“災難”而說謊。

3.家長要作誠實的榜樣

為培養孩子誠實做人,家長要為孩子作出好榜樣。如果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長就不能將撿到的物品據為己有;如果要求孩子不說假話,家長就不能哄騙孩子。不然,孩子是難以形成誠實品質的。

4.和孩子建立真誠和相互信任的關係

“人之初,性本善。”年幼的孩子是非常純真的,家長要利用這個良好的條件,和孩子建立並保持真誠與互相信任的關係。

我國古代有個“曾參殺豬”的故事。一天曾參的妻子去趕集,他的小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參的妻子被糾纏得無奈,便對孩子說:“你要聽話,留在家裏,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被哄住了。曾參妻子從集上回來時,見曾參正準備殺豬,就上前阻止說:“不過是哄孩子玩的,怎麼真的要殺豬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今天你說話不算數欺騙孩子,就是教孩子說假話。”於是,曾參殺掉正養著的豬,兌現了妻子隨口許下的諾言。家長對孩子必須言而有信,以誠相待,這樣,孩子才會信任家長,有什麼事、有什麼想法都願意告訴家長。

5.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誠實行為

孩子的不誠實行為主要指說謊和私拿他人或集體的東西。對這些行為要及時糾正。

孩子說謊,家長往往非常生氣:“小小年紀,怎麼學會了說謊?長大成人後豈不成了騙子!”家長為孩子的不誠實擔心是有道理的,但僅此還不夠,應該找出孩子說謊的原因,並幫助他們改正。如果不及時改正,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很可能做出害人又害己的事來,後果不堪設想。

正如巴甫洛夫所指出的:“永遠不要企圖掩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膽的推測和假設去掩飾,這也是要不得的。不論這種肥皂泡的色彩多麼使你們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於是你們除了慚愧以外,是會毫無所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