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和放棄的目的都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更好的機會。很多人都抱怨生活中缺少機會,實際上,他們缺少的不是機會,而是發現機會的眼睛。拋棄抱怨,然後腳踏實地地去做,你就會發現處處都是機會。
抓住機遇
有兄弟兩個相約去某個海島尋找金礦,到海島的油船很少,半個月一班。為了趕上這趟船,兩人都日夜兼程了好幾天。當他們雙雙趕到離碼頭還有100米時,油船已經起錨。天氣奇熱,兩人都口渴難忍。這時,正好有人推來一車檸檬茶水。油船已經鳴笛發動了,哥哥隻瞟了一眼賣水車,就徑直飛快地向油船跑去。弟弟則抓起一杯茶就灌,他想,喝了這杯茶也來得及。哥哥跑到時,船剛剛離岸1米,於是他縱身跳了上去。而弟弟因為喝茶耽擱了幾秒鍾,等他跑到時,船已離岸五六米了,於是,他隻得眼睜睜地看著油船一點點遠去……
哥哥到達海島後,很快就找到了金礦,幾年後,他便成為億萬富翁。而弟弟在半月後勉強來到海島,但隻落得做了哥哥手下的一名普通礦工……
許多人在聽過這個故事後人都會由衷地發出感歎:機遇是金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幾秒鍾就是機遇的所在。如果你贏得了這幾秒鍾,那麼你就抓住了某個機遇,也許就此抓住了你想要的一切……
一種大智慧
機遇在一個人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人都善於把握機遇,在機遇到來時有敏銳的嗅覺和判斷能力。當別人對機遇的到來還麻木不仁時,你能捷足先登,搶占先機,你就俘獲了機遇。那些對機遇的到來懵然無覺或後知後覺的人,是不會得到機遇垂青的。
有人說:“機遇可遇而不可求。”的確,機遇的產生有其內在規律。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睿智的頭腦,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機遇就可以被“創造”出來。善於抓住機遇是一種智慧,而善於創造機遇更是一種大智慧。
在成功路上奔跑的人,如果能在機遇來臨之前就能識別它,在它消逝之前就果斷采取行動占有它,那麼,幸運之神自然會眷顧他。
一個人主觀條件的改善,和客觀環境的改觀,將有利於適應他發展的良好機遇的產生。大量的人才成長史實證明,客觀機遇降臨時,自身膽識等方麵素質較強的人顯然要比一般人更容易捕捉到它。才華出眾是抓獲機遇的最大資本。
對許多成功者發生決定性影響的機遇次數是極少的,少的隻有一兩次,多的也僅四五次。因此,對於渴求成功的人,機遇的質量重於數量。要選擇對自身成長最有幫助的機遇,放棄那些對成才幫助不大的機會。盡可能使機遇在你的成才之路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創造機遇、爭取機遇需要花費極大的心血,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機遇,使其發揮出最大的效力。若是耗費許多精力,好不容易爭得了機遇,但卻沒好好珍惜它,運用和操作時未能把握好,最後隻會功虧一簣而飲恨終身。
因此,當機遇向你靠攏時,盡管還帶著某些不確定因素,這時最明智的做法是:眼疾手快,當機立斷,將它抓獲。握住機遇,眼力和勇氣是不可缺少的。
機遇是一位神奇但又有些古怪的精靈。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但它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降生。隻有經過反複嚐試,多方出擊,才能尋覓到它。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的人不喜嚐試,不願走崎嶇的小道,遇到艱辛或繞道而行,或望而卻步,他們常與機遇失之交臂。而另一些人,總是很有耐性,嚐試著解決難題,不怕吃千般苦,曆萬道險,結果恰恰是他們能抓住“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機遇。
可是,機遇不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來客,它不會戴著白領帶、穿著燕尾服、頭頂高帽來登門拜訪你。它對任何人都是公正的。它能悄悄地來到所有人的身邊。有的人眼疾手快,將機遇迎來做客;有的人卻麻木呆滯,使“到嘴的鴨子”逃之夭夭。要迎接機遇這位不速之客,需要下一番工夫,需要你開動智慧的頭腦。
把握機會
在我們看來,大多數情況下機會是沒有規律的,它總是在不經意間來到我們身邊,如果不養成好的習慣或是恰恰相反,就算把寶石送到你手裏,你也會隨手丟棄的。
有個年輕人,想發財想到幾乎發瘋的地步。每每聽到哪裏有財路,他便不辭勞苦地去尋找。有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中有位白發老人,若有緣與他見麵,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趕上山去。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老人,他請求老者賜珠寶給他。
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早晨,太陽未升起時,你到村外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裏,你會感覺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石’後,你所祈禱的東西都可以實現了。”
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趕快回村去。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沙灘上檢視石頭,發覺不溫暖也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撿石頭。一發覺不是“心願石”,他便丟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