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斷地下墜著。就在這極其恐怖的時刻裏,他的一生,不論好與壞,都一幕幕地呈現在他的腦海中。當他一心一意地想著,死亡正快速地接近他的時候,突然間,他感到係在腰間的繩子,重重地拉住了他。他整個人被吊在半空中,而那根繩子是唯一拉住他的東西。
在這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求助無門的境況中,他毫無辦法,隻好大聲呼叫:“上帝啊!快來救救我!”
突然間,從天上傳來了低沉的聲音:
“你要我做什麼?”
“上帝!快來救救我!”
“你真的相信我可以救你嗎?”
“我當然相信!”
“那就割斷係在你腰間的繩子。”
在短暫的寂靜之後,登山者決定繼續全力抓住那根救命的繩子。
第二天,搜救隊找到了登山者的遺體——已經凍得很僵硬,他的屍體掛在了一根繩子上。
他的手也緊緊地抓著那根繩子……在距離地麵僅僅1米的地方。
當你在不斷編織各種關係網的時候,你是否想過:這些網會把你圍在中央,密封不透,你就會變成繭中的幼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作繭自縛。
你隻有鼓足勇氣,破繭而出,才能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
作正確的決定——讓羅斯福感到慚愧的事
人格的偉大,不在於從不犯錯,而在於犯錯之後能夠及時予以承認。像羅斯福這樣的偉人,從來不怕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當他還在紐約警備團第十八中隊當隊長時,就表現出了這種高貴的秉性。
羅斯福當時的一個戰友說:“當羅斯福帶隊練操時,他常常會在中途喊一聲:‘停一下!’然後邊喊邊從褲袋裏拿出一本教練手冊來,當著全隊所有人的麵,翻到他所要找的那一頁。認真讀了一遍後,對我們說:‘剛才我做錯了一點,本來應當是這樣做的。’像羅斯福這樣極端誠懇的人實在不多。有時候,我們對於他的這種行為常常忍不住笑出聲來。”
羅斯福後來任紐約市市長時,在更為嚴峻的形勢下表現了自己這種敢於承擔的特性。那次,在羅斯福的努力下,國會通過了一個議案。但後來羅斯福發現自己判斷有誤,於是勇敢地主動承認自己的失誤。“我感到很慚愧”,羅斯福當著國會議員們的麵承認說,“當我極力讚賞這項議案時,我對許多問題考慮得不是十分清楚。”
這樣一種有錯即改的風範,無疑是令人敬佩的。而羅斯福之所以能贏得世人的尊敬和敬仰,與他這種勇於承認錯誤的坦蕩作風不無關係。
有個年輕人28歲就被選為銀行總裁。一天,他與股東會議主席,也就是前任總裁談話。年輕人說:“如您所知,我剛被指定擔當總裁職務,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我希望您能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給我一些建議。”
前任總裁看著坐在自己麵前的年輕人,很快以6個字作為回答:“作正確的決定。”
年輕的總裁期望得到更進一步的回答,他說:“您的建議對我很有幫助,我非常感激。但是您能否說得更詳細一點兒嗎?我怎樣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
這位充滿智慧的老人回答:“經驗。”
新總裁又問:“沒錯,這正是我今天出現在這裏的原因,我不具有我所需要的經驗。那麼,我又該如何獲得這些寶貴的經驗呢?”
老人以簡潔的語氣說:“錯誤的決定。”
是的,人是會犯錯誤的動物。然而,正是錯誤使我們尋找到真理。所以哲學家言:“除非曆經許多大錯,否則無人可以變得偉大和優秀。”
“從沒犯過錯誤的人大概不是一個笨蛋,就是一個膽怯者。有的成功人士曾經做過許多錯事,將來恐怕還會做錯事,但每次他們總能從錯誤中學到一點東西。”這是拿破侖·希爾的經驗之談。“人生本身便是一種充滿試驗和錯誤的過程,那些從來沒有犯過錯誤的人,必定一生毫無成就。”另一位富豪如是說。人無完人,每個人在人生中的每段時期都有犯錯的可能,沒有誰可以做到自始至終都是勝利者。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所犯下的錯誤是使我們灰心喪氣、一蹶不振,還是讓我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更快地到達成功彼岸。
化不滿為靈感——拿破侖·希爾的快樂成功法則
拿破侖·希爾在講述“快樂成功之道”的課堂上,談到把熱情帶入工作中的原則。這時,一位坐在教室後麵的年輕小姐站起來說:“你說的那些對一個有工作的男人也許不錯,可對於家庭主婦卻沒有用。男人每天都會遇到新奇有趣的挑戰,家庭主婦卻不同,家務事實在太單調了。”
這對拿破侖·希爾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許多人的工作都很“單調”。如果他有辦法幫助這位年輕小姐,也就可以幫助到別的自認為工作是例行公事的人了。於是拿破侖·希爾問這位小姐,是什麼令她感到做家務這麼單調。她說:“床單才鋪好,馬上又弄髒了;碗盤剛刷好,立刻又用髒了;地板才拖好,片刻又踩髒了。做這些瑣事的目的,似乎隻是為了再次弄亂而已。”
“看起來倒真是令人泄氣呢!”拿破侖·希爾也很同意。“那麼,有沒有喜歡做家務事的女性呢?”
“哦,大概有吧。”這位小姐說。
“那麼她們從中發現了什麼樂趣,以至於如此興致勃勃呢?”
這位小姐想了一會兒說:“也許是她們的態度吧。她們並不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呆板,她們好像看得出例行公事以外的東西。”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獲得工作樂趣的秘訣之一,即“從工作中看到例行公事以外的東西”。人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朝一個目標而去”。因此,無論你是家庭主婦還是檔案管理員,是加油站的服務員還是公司的大老板,情形都一樣——即:隻有當你把例行瑣事看成通往目標的踏腳石時,才能在工作中獲得真正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