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節(1 / 3)

可太子安的決心並沒有擋住胡人進犯的腳步,拓韃部的成功讓其他胡人不足看到了希望。草原上多部族再次集結人手,依舊是從西北而下,看中的卻是豫州這更加肥美之地。

又過短短月餘,整個西北都被聯合而下胡人不足瓜分,讓太子安焦急的夜不能寐、茶飯不思。

…… ……

榛園裏,自從祖母與太子翻了臉,爹爹夏環也被送去南邊。

祖母臨安郡主話說的很清楚,她幫助太子穩固朝政,不為別的,隻為能讓其兄長瞑目於九泉。

現在偌大的園子裏隻有福芝與祖母兩個主子,日子卻越顯得沒什麼生氣。

“……祖母您看。”這幾日福芝幾乎日日膩在祖母房裏,她能安然的離開宮裏,祖母必然費了不少手段、心神。

“恩,這幾年習字的長進最大。”看著福芝將臨好的帖子遞過來,祖母微微拿遠些,點點頭,完全已經將外麵的砍殺、爭奪放掉。

“這是自然,孫女這字可是沒有荒廢。”福芝挨著祖母又坐下,正想在湊趣幾句,隻見外麵有回事的嬤嬤過來。

再等幾個嬤嬤回過事,又有丫頭進來傳話,說宋家送了消息過來,福芝的外祖父宋叔告老還鄉,過幾日就要離京,請祖母與福芝過去一聚。

“唉……”

聽了下邊傳來的話,祖母竟不斂脾氣的一歎氣,然後放了手上福芝獻寶的一個繡囊,與福芝道:“這般操之過急的趕了你祖父走,難道就能真的大權在握麼?”

對於朝中之事,祖母看的永遠比福芝清楚。

福芝很早便與廖戰論過此事,知道太子上位,必然要換了自己的人馬,而外祖父宋叔這個位子是必然不會在坐的牢靠的。

可這一早一晚的事情,在福芝看來卻是越早越好。

祖母歎完了見福芝臉上疑惑,從前本是不會解釋的,這個時候也低聲教誨道:“朝中之事有時要果決強硬,有時卻要講求一個循序漸進。”

說著,祖母從外祖父宋叔多年居於宰相之位,弟子名滿朝綱開始分析。言道:似你外祖父宋叔這般之人,輔佐先帝幾十年,又早早表態不會成為太子的絆腳石,是完全沒有必要非逼著其早早告老的。因為越是那般逼迫,越是讓宰相門徒心寒,越是握不緊那權力。

如若能夠讓外祖父宋叔在留任幾年,等太子身邊之人越發的成熟,那時在弄些三辭三退的事情,不但會給太子留個好名聲,也能曆練出些人才。

而此時急切的讓宰相告老,無論誰坐上去,頭三年都是穩不了的。

況且現在胡人大舉南下,本就是外患不斷之時,在換宰相,很可能會讓事態惡化,導致一發不可收拾。

祖母臨安郡主一條一條的說,福芝心中一點一點的記。

她是對政事沒得興趣,對戰事更沒得興趣,若不是被逼到了路上,她寧願每日就隻是寫寫字。

“……今日晚了,明日我們去你外家走走吧!”說過了朝中局勢,祖母又看看窗外,她也有些時候沒有去過宰相府了。

“是。”福芝總覺得祖母和外祖家也還有些說不清的關係,不過那些陳年的事情,她是不想去問的。

……   ……

次日一早,福芝先讓紫安送了封厚厚的書信出去,便開始梳妝。

昨夜她沒有睡在祖母屋裏,晚間回來便將祖母給她分析的朝局之事落於紙上,讓人南下送去廖戰那裏。

對於這些東西,廖戰的興趣可比她大的多。

至於早已後在京外嚴釗,福芝隻讓其待命,並沒有此時離京之意。

春燕和喜鵲進來伺候她梳頭,當年她第一次去外家的時候,也是她們幫著梳妝的。而時過境遷,現在兩人她都給許了人家,這也是最後一次以丫鬟的身份伺候她梳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