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團隊要有士氣
一個人奮鬥總是單槍匹馬,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任何人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優良的成績,而是要依靠團隊的士氣才能所向披靡。
集體主義精神永遠是可貴的
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但相對來說也是整體的一部分,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生存。海明威就曾在他的名著《喪鍾為誰而鳴》中引用了英國詩人約翰·唐恩的話作為題記:“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如果海浪衝刷掉一個土塊,歐洲就少了一點,你自己或你朋友的莊園也少了一點。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損失,因為我包含在人類之中,所以不要去問喪鍾為誰而鳴,它為你,也為我。”
這種集體主義在某種時刻代表了一種理想,更代表了一種高於靈魂的精神袁無私的自我奉獻和自我犧牲精神,而這也是一股俠義之氣。在它的作用下,我們的心中會有一種集體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隻是,在和平時期可能這種集體的使命感很少會被激發出來。但是並不表示我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因此而退卻和消失,這種集體主義精神隻是以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戰爭年代,這種集體主義精神體現在戰場上,而今天,這種集體主義精神更多地表現在職場上。
無疑,這是一個追求實現個人價值的時代,一個追求實現個人價值與團隊績效雙贏的時代。一個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遠去,團隊合作的時代已然到來。身為集體中的一員,是否具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是每一個團隊對其人員最基本的要求。集體主義精神在任何時候都是難能可貴的。一個人沒有團隊精神將難成大事;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團隊精神將成為一盤散沙;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團隊精神也將難以強大。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所以要想走得更遠,隻能大家綁在一起,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更大的力量,隻有群策群力才能實現最大價值,才有能力麵對和解決前行中所遇到的任何問題。
在一個多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要修建一條從太平洋沿岸到安第斯山脈的鐵路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位名叫歐內斯特·馬林諾斯基的波蘭工程師提出了建議:先從秘魯海岸卡亞俄修一條到海拔15000英尺高的內陸鐵路。如果成功了,那麼這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
由於安第斯山脈險情重重,本來其海拔高度已使修築工作十分困難,再加上嚴酷的環境,冰河與潛在的火山活動,更加讓修建工作困難重重。在修建的過程中,經常是在一小段距離內,山脈就從海平麵一下子上升到一萬英尺的高度。如此險峻的一個山脈,要在這裏修建鐵路,就需要建造很多的“之”字形和“z”字形線路和橋梁,開鑿許多隧道。這一工作的艱難複雜簡直令人難以想象。
然而,在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現實麵前,馬林諾斯基卻和他的團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整個工程大約有100座隧道和橋梁,甚至其中的一些隧道和橋梁都可以堪稱建築工程上的典範之作。
對於這一創舉,幾乎所有的人都很難想象,在如此起伏巨大的山地中,馬林諾斯基竟然能帶領他的團隊靠那些較為原始的工具完成這項工程。這實在是一個奇跡!
工程竣工之後,有記者采訪馬林諾斯基,問他在這個過程中經曆了怎樣的困難,是什麼信念支撐著他走到最後並取得成功的。馬林諾斯基說:“我隻做了兩件事,第一就是我一直知道我要做的是什麼,我從沒有放棄過;第二就是我要感謝我的隊友,是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我們才獲得了成功,圓滿完成了任務。無論修建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我和我的團隊從來都沒有放棄過。”
馬林諾斯基和他的團隊堅持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他們之所以成功,不僅因為他們發揚了以一當十的拚搏精神,堅持不懈地去努力,還在於他們以十當一的團隊精神為成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其實,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抑或一個集體,一個個人,要想前進,都是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的。一般在和平時期,國家會在適當的時候以某種方式去激發國民的愛國熱情。一個前進的國家,總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民族,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意誌。同樣地,公司作為一個集體,也需要一種內在的精神去引領員工前進。
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團隊都應該對自己的員工進行集體榮譽感的教育,激發起員工的向心力,這樣才會樹立公司特有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從而調動員工的工作情緒和動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每一個員工也都應該喚起對自己所在團隊的集體榮譽感。如果一個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有足夠的榮譽感,對自己的集體引以為傲,引以為榮,那麼必定會煥發出他極大的工作熱情。
這種熱情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堅定、豪邁的俠義氣概,是一種高度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事實上也往往正是如此,我們會看到,隻有那些有集體榮譽感的員工才愛崗敬業,努力進取,才有機會被真正地委以重任。隻有那些具有集體榮譽感的人,才會在團隊中受到更多的歡迎和尊重。
團隊就是家,不做職場“獨行俠”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代職場的分工越來越細。相應地,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也變得更為緊密。這樣一來,不管是哪個行業,哪家企業,也不管是哪個集體,哪個團隊,都需要員工有強烈的團隊精神。隻有這樣,才能讓團隊成員展開互助合作,用最大的力量達成既定的目標。就像多年前的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樣:“一根筷子呀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一個巴掌呀拍也拍不響,萬人鼓掌喲聲呀聲震天。”
這正是告訴人們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而這一道理同樣適用於如今的職場。一個人即使再厲害,也很難應付所有的工作和問題,隻有與整個團隊協同合作,才能眾人拾柴火焰高,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所以,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分子,我們必須讓自己擁有很好的團隊意識,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把團隊看作一個“家”,絕不做孤芳自賞、桀驁不馴的“獨行俠”。
蜚聲內外的某汽車公司,曾經設置在新澤西州的一家分廠,多年來一直有著非常客觀的效益。但是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這家分廠曾經一度瀕臨倒閉的邊緣。
為了了解詳細情況,總公司派出了一位綜合能力很強的工作人員前來調查,這位工作人員到來之後的第三天,就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原來,偌大的廠房裏,一道道流水線就像一層層屏障,隔斷了員工們交流的空間和通道。機器的轟鳴噪聲,更直接給員工們傳遞工作信息的熱情造成了巨大影響。因為效益欠佳,火燒眉毛的廠長隻會一個勁兒地催促員工們提高生產力,而忽視了給員工們提供溝通工作經驗和交流感情的機會。
正是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問題,讓同事們之間失去了談心、交流的機會,有了情緒也沒地方排解,工作起來熱情自然就消退了。在此影響下,這種冷漠的人際關係更是糟糕透頂。由於彼此之間是“陌生人”,所以員工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很多人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消極態度,組織內部一片混亂。
這位工作人員察覺到這一根本原因之後,果斷下決策:往後由公司負擔員工的午餐費,希望所有人都能留下來聚餐,共渡難關。
員工們心想,工廠可能已到了生死存亡關頭,需要最後一搏了,所以全都心甘情願地準備大幹一番。其實這個決定的真正目的是給員工們一個互相溝通了解的機會,以改善工廠的人際關係。此外,每天中午,在食堂的一角,經理還親自架了個烤肉架,為每位員工免費烤肉。這種做法持續了不到3天,一切果然變得不一樣了。通過共進午餐,大家有了談論組織未來走向的機會,紛紛出謀劃策,商討最佳解決方案。
一段時間之後,情景發生了轉變。雖然廠房裏依然有機器的噪聲,但已經阻擋不了大家內心深處互動的神經了。兩個月後,工廠業績出現回轉。半年過後,工廠起死回生,開始贏利了。至今,許多年過去了,這家工廠依然保持著“午餐大家聚一堂,經理親自送烤肉”的良好傳統。
一個“共進午餐”的計劃,讓員工們原本被工作空間“隔離”開的心又聚攏到了一起。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隻有整個團隊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才能擰成一股繩,促進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可否認,現在無論是市場競爭還是職場競爭,合作共贏已是大家的共識,也成為競爭主體的主流關係。單槍匹馬,互相殘殺,兩敗俱傷的競爭模式已被時代所拋棄,靠踩壓別人來突出自己的惡性競爭更是愚蠢。可以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句通俗的大白話,說得也並非是單純的大道理,而是因為這種做法最終的結果是讓團隊中的每個個體受益,這些個體中,當然也包括自己。
還記得《老鼠偷油》的故事嗎?雖然故事老套,但是道理卻值得我們深思。在此,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
有3隻老鼠一起去偷油喝,但油缸太深了,而且隻有缸底有一點油。老鼠們隻能聞到油的香味,卻無法喝到缸底的油。於是,老鼠們焦急萬分,恨不得馬上跳進去喝個痛快。
可是,那樣做就爬不上來了,所以它們決定想想別的辦法。最終,它們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一隻老鼠咬著另一隻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們達成了共識:大家輪流喝,有福同享,誰都不可以存有獨享的想法。
商量好之後,它們開始實施了。首先是第一隻老鼠吊下去喝油。到了缸底,這隻老鼠便想:“油隻有這麼一點點,我們3個輪流喝一點都不過癮,今天我的運氣真不錯,幹脆喝個痛快好了。”這時候,第二隻老鼠也在心裏琢磨:“油缸裏沒多少油,萬一讓第一隻老鼠都給喝了,那我豈不是白費力氣?我可不能讓它獨自享受,還是把它放了,自己跳下去喝個痛快吧!”
無獨有偶,第三隻老鼠也沒閑著,它也在想:“那麼一點油,要是等它們倆都喝飽了,哪裏還有我的分兒啊,我還不如把它們都放了,自己跳到缸裏飽喝一頓。”
就這樣,第二隻老鼠鬆開了第一隻老鼠的尾巴,第三隻老鼠鬆開了第二隻老鼠的尾巴,它們倆爭先恐後地跳到缸底。隻是,3隻老鼠都被缸底的油給浸泡了,渾身上下狼狽不堪。再加上缸深腳滑,它們再也沒能爬出油缸,全在裏頭憋死了。
從這個古老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缺乏團隊合作的俠氣,隻顧自己眼前的利益,最終勢必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所以,作為打拚於現代職場的我們,一定要讓自己具有一種合作共贏的俠義氣度。要知道,一人為人,二人為從,三人為眾,眾人拾柴火焰高。看看本節內容中提到的這兩個案例,我們很容易理解,束縛我們的並不是外界的客觀因素,而是我們自己那顆不肯與人方便、不肯與人共同合作的心。
各司其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國民間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十個手指不一般齊。”一個團隊中的每個人也是一樣,各自有各自的獨特性格、個性和特點。因此,無論是指揮戰爭,還是進行管理工作,對於團隊成員都不可一概而論,而應該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選擇有分別的對待。
這體現的是一種人文情懷,也是一種協作智慧。隻有這樣,才能發揮每個團隊成員的優勢,從而增強整個團隊的戰鬥力。
當然,要把握好每一個人的角色內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團隊領導及團隊成員之間不斷地摸索和反思,不斷地嚐試和磨合,才能使每個人漸漸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承擔起個人的職責,發揮出個人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