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精光一閃,完全不似平常示於人前的那般溫良恭儉讓的柔順模樣,眉眼間皆透著滿滿的精明之氣,她搖著頭連連輕歎道:“彩蝶那個傻丫頭,這副德性怎麼能行?以前是哀家忽略咯,看來以後還得多多磨礪這孩子才行!這深宮之中,是能夠隨隨便便想說什麼,就能宣之於口、胡囔囔的麼?嗬嗬,這彩蝶啊,也太沉不住氣了,竇氏那個小小美人才將將冒出頭來罷了,也值得她這麼急巴巴地跑到哀家麵前上眼藥?!”
忽而,她似又想到什麼,神色陡然一厲,眼神陰狠地冷冷一哼:“不過麼,彩蝶有句話算是說到了哀家的心坎裏去咯,哼哼,他竇家的那個死老太婆硬生生地壓了哀家這麼多年,到得如今,那老太婆眼看著就要行將就木咯,哀家這才將將要揚眉吐氣、翻身做主哩,哼哼,怎麼著,也斷斷不能讓他竇氏一族死灰複燃,礙著哀家後半生的榮華富貴、尊榮獨享!”
147.漣漪 1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在宮中陪伴了劉徹一個下午的韓嫣,抬頭望了望如火的晚霞,知趣地向皇帝陛下告辭了。
由於劉徹對他的盛寵,韓嫣出入皇宮一直都猶如家常便飯,隨時待命入宮陪伴咱們的皇帝陛下嘛,親,你們懂的……
是以,在劉徹的默許下,韓嫣一直都擁有隨意出入宮闈的權利,包括後宮內廷,他也是能長驅直入、如同無人之境。
於是,今天,揮退了身邊數名出來相送的小太監,韓嫣自己獨自一人腳步踉蹌地走在石子鋪就的小徑上,七彎八拐地、卻又頗為輕車熟路地向宮門的方向緩緩行去。
今日,淮南那邊的平叛大軍傳來捷報,陛下心情甚好,遂邀他一同飲酒,席間,他與陛下君臣賓主盡歡,喝了個酣暢淋漓,當時還不覺得,待得酒過三巡,他才發現有點酒勁上頭,而他卻因擔心酒後失德,為陛下厭惡,遂一直極力忍耐,好不容易熬到了自己該出宮的時辰,韓嫣才暗暗鬆了口氣,強忍著醉意,恭敬有禮地告辭離開。
如此,他自然不想讓這些小太監相送咯,要是讓他們見到自己醉酒後的醜態,傳揚出去,那……自己不是糗大咯!想他韓嫣,好歹也是陛下`身邊的第一寵臣,怎麼著也得在旁人麵前注意點儀容儀表吧!
一邊這樣想著,韓嫣一邊一路熟門熟路地步履蹣跚著在各個殿宇樓台間穿梭,想要超個近道兒爭取能在宵禁前出宮回府。
他正行至一林蔭小道間,忽而耳聽得附近不遠處的花叢之中傳來一陣陣女子特有的低泣之聲,一聲比一聲嚎啕,其間含著無限委屈與茫然。
‘哢嚓’,沒有留意腳下的韓嫣一不小心踩斷了小徑之上的枯枝,發出了一聲清脆而又突兀的脆響。
“誰?是誰在那邊?!”花叢中的啼哭之聲被這突如其來的響動所打斷,下一秒,便聽得一個年輕女子的嬌喝之聲從花叢之中隱隱傳來。
韓嫣心裏暗道一聲糟糕,心道此女要是個宮女之流還好說,要是好死不死是個宮妃,那就……麻煩咯!
雖這樣想著,他麵上卻半點不顯,一派儒雅風士的模樣,對著不遠處的花叢就是一揖,朗聲道:“在下韓嫣,偶然路過此處,無意驚擾,還望見諒則個!”
一陣‘沙沙’之聲由遠及近地傳來,一位身著緋色宮裝的美豔女子從不遠處的花叢之中緩緩走出,雖然她已刻意掩飾,奈何她那此刻仍然發紅的眼眶、腫脹得如同核桃般的大眼睛,和她眼裏的那抹揮之不去的落寞與淒惶,無疑都暴露著一個事實:那就是,將將於花叢之中哭泣之人不是別人,正是此女無疑。
“哦?!我當是誰呢?原來是韓嫣韓大人呐!良人田氏這廂有理了!”說著,便側過身去,堪堪避過韓嫣的一揖,又輕輕地向對方一福身,目露哀傷地自嘲慘笑道:“如今,我不過一個小小良人,又遭陛下厭棄,就連……就連一向疼愛我的太後姑母都不願理睬我了,我哪還有臉托大,受韓大人你這個天子近臣兼寵臣的一禮呢?這要是被有心之人傳揚出去,說不定啊,又要給我再添一重罪過咯!”
良人田氏?!這位原來就是那位當朝丞相武安侯田鼢的寶貝女兒、皇太後王氏的寶貝侄女兒、皇帝陛下的親表妹——自入宮之日起,就一直頗受帝寵、於宮中多有跋扈傳聞、較之之前的皇後娘娘陳氏亦頗有些過猶不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田美人呀!
哦,對了,聽聞這美人田氏前些日子才因妄言妄議為陛下所貶斥,如今已然是被貶做了良人了!唔,這樣就對上咯!
嗬嗬,雖說她如今被貶,可,以田氏的身份,又有田國舅與王太後這樣強而有力的靠山在後,隻要她稍加經營,複寵之日絕對指日可待,自己又怎麼敢在她麵前托大?!
有道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自己倒不如趁此女失勢時,賣個人情與她,讓她記住他韓嫣的好,日後,待得此女再度得勢之時,也好幫襯、照拂自己一二不是?!
想到這裏,韓嫣又恭恭敬敬地向田良人深深一揖,不甚謙遜地道:“娘娘真是折煞韓某了!嫣乃一介外臣,隻不過是偶得了陛下幾分青睞,怎敢對陛下的後妃不敬?!”
“唉,難得韓大人你行事如此敦方,沒有因本宮如今失寵又失勢而如他人一般瞧我不起、言語輕慢,甚至出言相譏,嗚嗚……”田彩蝶聞言不禁一怔,抬起明媚的眸子,細細打量著眼前這個絕對能用玉樹臨風這四個字形容的俊美男子,見其至始至終對自己都保持著一派恭敬,又憶起連日來眾人對自己的冷嘲熱諷、擠兌嘲弄,就連自己一直視為依靠、又一向縱容疼愛她的親姑母——太後王氏,如今也不再待見於她,不禁潸然淚下,語帶哽咽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