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
一年一度的秋獵已接近了尾聲,用過午膳、清點完各自的獵物之後,一眾人便要在今上的帶領下,開拔回返喧囂的長安城,繼續各自投入道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之中了。
剛剛用完午膳,準備小憩片刻的劉徹卻聽得內侍來報,說是李陵有要事求見。
李陵?!李廣之孫,李敢之侄,從小父母早逝,由爺爺李廣與大伯李敢撫養長大,如今,不過二十來歲便已做到了校尉一職,雖不能與霍去病那樣的少年將軍相比,但也算得上是一個難得的將才。若悉心栽培幾年,繼霍去病之後,他日,大漢說不得又能多添上個不可多得的開疆辟土之才。更何況,如今,雖然霍去病與衛青在軍中威名日重,這李家卻也是在軍中經營了數代,擁戴者也不少,李家軍麼,也不是能夠小覷的存在呐!
這李家素來行事低調,從不貿然在君上麵前出頭,這李陵今日貿貿然來求見,著實令人意外。不知道他此來究竟為何?
想到這裏,劉徹淡淡開口對門外內侍道:“宣李陵進來。”
“諾!”
須臾,一銀甲青年便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劉徹近前,下拜道:“微臣李陵見過陛下,願陛下長壽無極!”
“唔,起來吧!你突然求見,究竟有何要事?”劉徹自然是將對方眼中的焦急看了個清清楚楚,不由蹙眉道。
“陛下,臣的大伯李敢不見了!”李陵忙道。
“什麼?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兒?你且細細說來!”劉徹聽了,也是一驚,李敢不見了?怎麼會?!昨日他還和自己一同狩獵來著呐!
252.李敢之死 1
“今日早晨,臣的大伯李敢帶著微臣和幾個部下一同去狩獵,大家都在興頭上,不免玩得瘋了點,很快一眾人便走散了。當時,我們幾個也沒有多想,便各打各的獵去了。可是,晌午的時候,我們都陸陸續續的回來用了膳,卻遲遲不見大伯李敢他回來……眼看著再有半個時辰就到了陛下預定的開拔回宮的時辰,可臣的大伯李敢卻還是不見蹤影,微臣等人這才……這才感到事情不妙!臣極了解臣的大伯李敢,無緣無故的,他,是絕不會遲遲不歸的。微臣擔心……擔心臣的大伯李敢,他怕是遇到了什麼不測……”李陵滿麵焦急的,躊躇片刻道:“陛下,臣實在無法,隻好鬥膽見駕。陛下,請您看在臣的大伯李敢侍君數十年的情分上,助臣尋上一尋臣的大伯吧!”語畢,李陵‘撲通’一聲,整個人跪倒在劉徹腳邊,匍匐在其腳下。
“來人,傳令下去,著禦林軍、羽林軍,速速在上林苑內進行地毯式搜尋,務必要盡快找到下落不明的將軍李敢,不得有誤!”劉徹沉聲對著門外吩咐道。
“嗬,李陵,你起來吧,李敢如今突然失了蹤影,你以為你不來求朕,朕就會放任不管?”劉徹略略垂下`身,一把扶起匍匐在地的李陵,淡笑道。
“陛下……”李陵愣愣的望著劉徹,訥訥難言。
“行了行了,朕知道此時叫你回去聽消息,你也是不能心安。既然如此,你就隨禦林軍一起去搜尋李敢吧,也免得你坐等消息等得心焦。”劉徹不甚在意的大手一揮,拍板決定道。
“諾!微臣些陛下恩典!”李陵聽後心中就是一喜,咧著嘴應了聲諾,便顛顛的奪門而出。
須臾,將軍李敢於今早上林苑狩獵之時失蹤,今上下令禦林軍、羽林軍速速尋找其下落眾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上林苑。各文武大臣、王侯公卿,紛紛自動自發的帶領一幹下屬、隨從、仆役在上林苑各處搜尋李敢的蹤跡。
上林苑一幽深密林處
“李校尉,前方有一個密林深處,好似有一個人影,您看……”一名帶路的禦林軍折返回來,對不遠處的李陵說道。
“哦?人影?!爾等隨我過去瞧瞧!”李陵聞言劍眉一挑,帶頭打馬飛奔向密林深處。
待到一行人走近,定睛一看,眾人瞬間呆愣:眼前,一位年約四十,身著黑甲的魁梧大漢正仰麵倒地,雙眼圓睜,胸口處深深的沒入了一柄箭矢,胸`前的大片血漬卻早已幹涸,於身下的草叢中徒留下一大片暗紅的血泊。
“伯父……”李陵痛呼一聲,一個箭步奔了過去,一把抱起大漢,大力的晃動道:“伯父,您怎麼樣了?您快醒醒,快醒醒呀!”
一眾隨行的人這才從震驚中回神,疾步奔了過去,將李陵與大漢裏三層外三層的團團圍住。
“……李校尉,請節哀!李敢將軍他已經去了!”其中一個機靈的禦林軍伸手仔細探了探李敢的鼻息,半晌方沉聲道。
“……怎麼會?不可能!”李陵聞言就是一怔,繼而一邊不斷大幅晃動著李敢此時猶如破布片般的身軀,一邊近乎歇斯底裏的咆哮道:“伯父,您快醒醒啊!您快醒醒啊!陵兒知道您一定不會有事的!陵兒知道您一定不會有事的!伯父,您快醒醒啊,嗚嗚……”
“……李校尉請節哀!”一旁的禦林軍見得李陵如此,心下也是不忍,忙勸道:“人死不能複生,還請李校尉節哀呀!想來,李敢將軍的在天之靈,也是不願意見到李校尉您為他如此傷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