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治辰:
我想談兩件大事,一個是硬的,一個是軟的。朱元璋本身是一個很多疑的人,鑒於元末宰相專權,他就把重大權力全都抓在自己的手裏。在胡惟庸被搞掉後,從此就再沒有設過宰相,而且不準後代子孫再設宰相。隨之發展出一個龐大而殘暴的行政統治係統,這又為我們後來的文化專製主義提供了政治製度上的保障,這是硬的方麵。另一件是軟的,乾隆皇帝在搜羅天下圖書編《四庫全書》時毀禁了一些書,所有明朝人寫的關於滿族、清朝的著作大多被毀掉。後來就連關於胡人的資料也大量被毀掉。這個行為雖然不流血,卻摧殘了文化的底線。
王安安:
我想提一下清**對江南知識分子和士大夫階層的幾次重大打擊,這就是秋雨老師前麵提到的科場案。第一次是順治十四年,發生了順天、江南、河南、山東、山西“五闈弊案”,最後江南闈十六房主考全部斬立決,數十人被判死或貶徙寧古塔。眾多德高望重的江南知識分子備受打擊。
順治十八年江寧巡撫朱國治誣陷蘇州、鬆江、常州、鎮江四府和溧陽縣“抗糧”不交者一萬三千多人,要求朝廷嚴辦。結果現任官降二級調用,士紳被黜籍者有一萬多人,三千多人被捕。考中的進士、舉人、生員都被罷免,斯文掃地,學校一空。
餘秋雨:
我很高興,你們接觸這方麵的材料不少。我希望大家對明、清兩代的文化專製主義有更深刻的認識,因為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巨大沼澤地。中國文化在近代和現代的悲哀,都與這個沼澤地有關。
我想告訴大家兩點:第一,明、清兩代的文化專製主義,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空前的。秦始皇雖然也有過“焚書坑儒”的事,但那畢竟隻是一個孤立的事件,不像明、清兩代,構成了對文化人的整體重壓和整體消解。第二,文化專製主義的最壞成果,是全社會對文化人的遭難已經習以為常,文人中揭發、告密、批判者異常活躍,並永遠不會受到懲處。這種氣氛,造成了文化創造勢頭的僵滯和終止,造成了文化人尊嚴的潰散,造成了中國文化自我衛護機製的失落。
這就像現代醫學中所說的“免疫機製的敗壞”,後果十分可怕。中國文化幾千年的最大病症,就在這裏。直到今天,中國經濟發展而文化滯後,主要原因也與此有關。
但是,中國文人還有一種危難中的堅守,中國文化還有一種抵製破壞的生命力。明、清兩代仍然產生了不少文化成果,而且有不少還是前無古人的。
我希望在座的同學們來為明、清兩代的文化成果投個票,看看在那五百年間哪些文化成果最值得我們年輕一代重視。為了節省時間,我昨天晚上把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十一個項目列了出來,大家就在這中間投票,好不好?如果我遺漏了,你們也可以補充。
第一個文化成果,是在哲學上程朱理學的發揚,心學的創立。心學的創立者是王陽明;
第二,編撰了《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
第三,小說創作繁榮,出現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特別是《紅樓夢》;
第四,戲劇創作也不錯,出現了《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昆曲延續了兩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