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五節求賢(三)(1 / 2)

鹿門山原名蘇嶺山,瀕臨漢江,與同是文化名山的峴山隔江相望。與環抱四周的獅子、香爐、霸王、李家諸山各具雄姿,共同構成了聖山之風景:遠遠望去,五山如仙女,雲遮霧繞,忽隱忽現:直叫人心馳神往,想投入其懷抱。近觀諸山,獅子山秀、香爐山幽、霸王山雄、鹿門山峭、李家山曠,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林木茂密、野花飄香、雲霧繚繞的仙境。漢光武帝劉秀慕名而來,留下了一個傳奇的故事。帝與習鬱(巡遊蘇嶺山)夢見山神(兩隻梅花鹿),命鬱立祠於山,上刻二石鹿夾道口,百姓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鹿門山半山腰有一片草坪,草坪上擺放著幾個簡易的石桌石凳,這是龐德公講學的地方。許多名人都曾在鹿門山求學,如徐庶,諸葛瑾,諸葛亮,龐統,崔州平,石滔等。這些天來,陸續有人來到鹿門山,龐德公的茅舍都住不下了。首先來拜訪的就是黃承彥,此次黃承彥攜女兒前來,名為拜訪,是為避禍。荊州易主,族弟黃祖落於孫河之手,聽說孫河正在求賢納才,像黃承彥這樣的名士,怎麼能沒有人想起來呢?黃承彥無意仕途,為了避免麻煩,隻好躲了起來。然後是司馬徽,然後就是龐統,徐庶,諸葛亮……

這一日,眾人聚在一起,正在議論這天下大勢。有人來報,荊州牧孫河前來拜山,原來諸葛瑾尋眾人不著,料定是到了鹿門山,於是帶孫河前來。在眾人眼裏,孫河隻是個赳赳武夫,但此人能敗曹操,奪荊州卻展現了一代霸主的姿態。說話間,孫河已到了眾人眼前,隻見這孫河身高九尺,一襲儒生衫,白衣飄飄,儀表堂堂,手裏還拿了一把折扇,端的風流倜儻。分明就是個白麵書生。孫河後麵跟著陸遜,陸績兄弟,淩操孫桓帶五十名護衛左右相隨。諸葛瑾來到眾人麵前,先向龐德公行禮,然後拜見恩師水鏡先生司馬徽,再拜黃承彥,最後跟龐統等人一一見過。沒等諸葛瑾向眾人介紹孫河,孫河便已來到龐德公身邊,深施一禮,“晚生孫策拜見德公先生。自我入襄陽以來,德公先生的大名如雷貫耳,今始能相見,甚幸甚幸!”

“將軍過獎了,一世外之人不勞將軍掛念。”龐德公對孫河的這種恭維顯然不感冒。

“見過水鏡先生,晚生曾隨子瑜到水鏡山莊拜訪,不成想在這裏遇到,晚生深感榮幸。”孫河向司馬徽問候。

“山野之人,過慣了閑雲野鶴的日子,時常漂泊在外,望將軍不要見怪。”司馬徽道。

孫河一點頭,算是理解。接著孫河一掃眾人,道:“我的來意想必大家都清楚,我想請諸位出山為荊襄的百姓盡一份力,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荊襄要想壯大,要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靠我一個人,我自認沒這能力,所以我隻能請各位來相助。各位都是大賢之人,劉表無識人之明,以至於使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我將荊襄交給各位,望各位能一展身手,留名青史。”

“恐怕將軍是為自己著想吧。”黃承彥冷笑道。

“承彥先生,我知道你還在怪我襲了江夏,拿了你的族弟黃祖。你可知黃祖任江夏太守時,坑害了多少百姓。黃祖被關進牢房的那一刻有多少人拍手稱快。你們是世族,對百姓的死活可以不管,但我身為牧守一方的大員,我有責任讓我的子民都有飯吃,都有衣穿。聖人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你們在這荊襄呆了這麼多年,有誰看到官府真正為百姓做主了。也許那時你們都痛恨這些個官員,那好,我現在給你們機會,讓你們取代這些官員,做你們想做的事,不知可有膽否?”孫河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