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著,豈能打得如此順利。
李自原心裏對謝玲瓏的感激更勝過和泉,道:“大師,您一路疲勞,快回莊歇息,也把這個戰報告訴瓏娘。”
正月初三,李自原、明王、李秦率文武百官祭天,用突厥新帝頭顱祭奠幾百年來平唐在北寒之地死亡的將士、百姓。
正月初四,李自原立李秦為太子,冊封伍榮、範齊為從一品太子太傅。
平唐國舉國震驚,李自原竟是立了孫子為太子。千年大世家伍家伍榮、範家的範齊為了李秦一起入朝出仕,文人名士對新太子李秦好感倍增。
正月初六,李自原改平唐國為平唐帝國,冊封明王為鎮北王,將烏城、沙城及四座城府賜給他做封地,派李秦持尚方寶劍替天子持政於北寒之地。
南郊明王莊園,暖烘烘的大廳,人滿為患。眾位官員著便服誠懇的來向明王餞行。
“王爺,您此行去了封地,不知何時才能長安。”
“王爺,隻是烏城一座城府就比青州、桂州大十幾倍,陛下實是對您信任有加。”
“王爺在長安從政近三十年,懲惡揚善,為百姓做了許多的實事,是咱們的典範。”
明王慵懶的坐著,臉上始終帶著平靜的笑容。年前李自原詢問他,何人去北寒之地幫著李秦管製突厥人,他想他若不去,那必是和泉去,便拍胸脯毛遂自薦。
白麗在莊園的觀水閣接見了眾位官員夫人。她即將要離開長安,這些年交往的夫人紛紛來問候,也是恭祝明王有了封地。
黃昏,明王夫妻去了福樂莊,跟如同親人的眾人吃送別晚飯。眾人依依不舍,表示日後肯定會騎靈白雕去探望他們。
飯後明王夫妻攙扶著李靜回了院坐在偏廳。
李靜坐下接過紫葉遞來的熱靈茶,打量的侄兒、侄兒媳婦,明王穿著紫紅色袍子,係一根黑色鑲紫玉腰帶,俊臉看上去頂多二十四、五歲,白麗內穿銀灰色短襖、外罩紫紅色馬夾,梳著流雲髻,隻戴一根紫玉鳳頭釵,麗顏年青,比那二十歲的少婦還顯得嬌嫩,這對璧人成親後情投意合,卻是遭天爐忌始終沒有子嗣,如今要去北寒之地,換了水土怕是更難懷上子嗣。
李靜心裏難受著,叫過明王、白麗,將兩人的手放在一處,語重心長道:“你們兩人在一起不容易,成親之後從未紅過臉,我這個當姑姑的看著都為你們高興。子嗣的事就莫強求,隻要夫妻倆平安、幸福,比什麼都強。”
“明兒,你是個渾的,到了遠處沒有人提醒,麗娘,你就多操操心管著他。”
“少來夫妻老來伴,明兒莫做讓麗娘傷心的事,突厥的女人再美也不能碰。你們都好好的,我在長安也就安心踏實。”
李靜說著落下淚,明王拿著帕子給她擦淚,道:“姑姑,您的這隻眼睛都好了,莫在為我這個渾人哭。我平素愛渾,那也是分事的,我此生隻會有麗娘一個妻子。”
李青、李城站在門外聽到李靜哭聲漸大,白麗跟著哭起來,明王也有些哽咽,就去把謝玲瓏請了來。
謝玲瓏在屋外就笑道,“姑奶奶領著幹爹、幹娘在這裏說什麼悄悄話呢,能讓我們聽聽不?”
她帶著謝平康及三個小弟弟、李煙、李彎彎、李湘、李青兄弟,一群人進了屋,望著三個紅著眼的長輩笑道:“我剛才從菩薩那裏得了首民歌,念給你們聽聽可好。”
李靜、白麗都是個極雅愛文之人,聽了收了淚期盼的點點頭。
謝玲瓏念道:“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陰山就是青山,這民歌就是說的北寒之地。”
李靜道:“真是首好民歌,描述的很形象。我已有十年未回北寒之地,聽到這首民歌,仿佛置身一望無際、遍地牛羊綠海一般的草原。”
謝玲瓏指眾小道:“我向他們幾個許諾,今年六月帶他們去北寒之地,看看遼闊無邊的大草原,見見千裏無人煙的沙漠,到沙城、烏城遊玩觀光,瞧瞧突厥人建造千年的古城。”
白麗驚喜道:“明哥,小玲瓏六月要帶著孩子們來看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