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拜金娘子:嫡女玲瓏(全本)_分節閱讀_332(1 / 3)

旦我們跟東羅馬做了鄰居,隻怕沒幾年就會由聯盟國變成敵國,兩敗俱傷的下場是百姓受苦,還會導致國家內亂滅亡。你不能去甘肅道。”

和泉微微點頭。曾經他與謝玲瓏談論過轄地的事,也是因為不想未來跟東羅馬成為敵國,否掉去甘肅道。

李自原接著道:“日本國、高麗國都是平唐的領國,國家雖小但時常挑釁平唐,特別是日本**隊偽裝成倭寇,在平唐沿海的縣、鎮、村奸淫擄掠,無惡不作。日本國必須要滅亡。”

和泉正容道:“君王之榻豈容他人鼾睡。陛下所言極是。”

李自原不容置疑的威嚴道:“你去河北道!那裏跟高麗國交界,從河北道海道至日本國也不遠。你去給我守著,等鋼船建好,就帶龍神軍、秦家軍滅掉日本國。”

和泉麵色沒有絲毫變化,道:“臣領旨。”

李自原滿意的點頭,道:“河北道麵積極大,又很貧窮,沒有一座城府比得上青州,你能毫無怨言的同意過去,我很欣慰。我給你六座城府,你回去跟瓏娘商量了,稟報我便是。”

和泉離開之後,李自原去了禦書房,孤零零的坐著,看了一會奏折,心情很不平靜,自語道:“臭小子,話還是那麼少!我封你轄地,瓏娘必會帶著三個寶寶隨你同去。我原來是想等三個寶寶滿了三歲再說。這可恨的日本國。”

曲公公稟報唐皇後到了。李自原心情莫明的煩躁,長歎一聲,若是唐皇後知道三個寶寶將要離開長安,去貧苦的河北道,定是舍不得傷心難過,想他貴為帝國天子,仍然不能事事如意順心。

且說和泉回了王府,便將此事告訴謝玲瓏。夫妻倆帶著孩子進了空間。

謝玲瓏在四合院的書房裏展開平唐帝國地圖,深吸一口氣,道:“小泉子,陛下給了咱們六座城府,我選擇燕州、津州、石州、盛京、喜都、上京。”

“燕州有個昌平,是塊風水寶地,咱們將王府建在那裏。”

“津州挨著大海,能建鹽場,還能在那裏建一個大軍港,以後鋼船就停泊在那裏。”

“石州地屬中部,礦產多,土地肥沃,產棉產糧。”

“盛京、喜都、上京都有發展成為大城府的潛力。日後你想攻打高麗國、日本國,軍隊可以從這三座城府過去。”

謝玲瓏的前世,燕州是北京,津州是天津,石州是石家莊,盛京是沈陽,喜都是長春,上京是哈爾濱,無論古今都是富裕的城府,特別是北京,那是宋、明、清、現代的都城,政治文化的中心。

她的今世,平唐帝國的這六座城府因為人口稀少、流匪多、倭寇亂、部落雜等各種因素,導致河北道土地麵積龐大,卻隻評了個中級都督府,經濟、文化、教育、農業等等綜合起來,比北寒之地略強一點,跟甘肅道一樣貧窮落後。年年冬天,百姓都要靠朝廷救濟才能渡過。

和泉以前聽謝玲瓏說過六座城府,但這回她是極為認真,道:“瓏瓏,這六座城府下屬共有二十二個縣,八十九個鎮,四百五十六個村,人口近三百萬,若是到了冬天,他們可是都張著嘴等著咱們救濟。”

“小泉子,你愁這個做甚,你難道不清楚空間裏儲存著多少糧食?你放心,咱們頂多救濟三、五年,以後百姓就會富裕起來,不會再指著咱們活。”謝玲瓏心道:六座城府三百萬人算什麼,前世光北京一個城市的人口就超出一千萬。

和泉緩緩道:“據我所知,河北道燕州、津州、石州常年幹旱,盛京、喜都、上京年年冬季鬧雪災,寒冷不亞於北寒之地,六座城府下屬的村年收成低,少有糧食豐收。”

謝玲瓏篤定的道:“河北道的地得看種什麼,盛京、喜都、上京適合種黃豆、水稻、玉米。秋天豐收黃豆壓榨成豆油,我用銀錢收購,賣到北寒之地去。”

和泉驚詫道:“這三座城府冬季比長安寒冷許多,竟能種水稻?”

謝玲瓏認真道:“能不能種,外公、舅舅去了種過便知。我還少說了一個津州,這裏應是很高產品質優良的小站大米。”在她前世,東北大米與天津小站大米遠播全國、世界,是公認好吃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