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誕子嗣浩(6:30)
何家成年的男子除了十一孫何陽正,都在外地當官,家裏都是婦孺孩子。
已當了兩年的代族長何陽正性子愈發的成穩,李自原瞧著當年親點的榜眼郎已成長為棟梁之材,心裏微感自豪,無論他在何家還是朝堂,隻要是為平唐帝國繁榮出力,這就足矣。
帝後此次出行在長安是秘而不宣,隻有河北道的官員知曉,不過消息很快傳開,帝國國民為之震驚,河北道隨著水漲船高,許多達官貴人關注起這裏。
三月初九,河北道鄉試、府試同時進行。李自原臨時起意巡視喜都鄉試、津州府試。
在李自原印象之中,津州近海常年受到倭寇擾亂,跟喜都一樣的貧窮落後,這回去了之後,徹底顛覆他的想法。
津州轄區的村子田地全部種植水稻,一望無際的稻田,鸀油油水稻渀佛稻海,視野開闊,心感清新,津州的米品質不比南方的米差,已經賣到長安、洛陽,再仔細一瞧稻田裏的水竟是養著許多的魚,紅色鯉魚、黑色鯽魚、白色鰱魚、灰色草魚等,雖然都隻是巴掌大的小魚,但是數量多,養到秋季一畝稻田能產近百斤的魚,給農村的飯桌添了魚肉,提高生活水平,能稱得上魚米之鄉。
津州海邊的鹽場、港口車水馬龍,十分熱鬧,麵積最小的鹽場都安置著一千人做活,近三萬人有了穩定的收入,家裏的生活大為改變,帶動起附近的鎮、縣的繁榮。
曾經飽受倭寇之害的津州成為和泉的轄地之後,兩年來別說出倭寇,就是當地的強盜都未出現過,百姓過著安穩祥和的日子,再也不受擔驚受怕。
剛剛渡過漫長寒冷冬天的喜都進入了春暖花開的季節,農民開始在地裏忙碌種著各種農作物,黃豆、水稻、小米、玉米等,甚至家家都種上了剛剛現世的紅薯。
去年水稻種植成功,黃豆榨了豆油,玉米榨了玉米油,山林裏栽育成功木耳,兒女上學堂免食宿還能領到一點銀錢,這一筆筆的收入積累起來,竟比以前五年收入合起來還要多,人人能吃飽飯,也有銀錢買棉服過冬,整個冬天沒有一人餓死凍死,創下喜都史上奇跡。
農民對於和泉、謝玲瓏是十二分的信任,等不及明年種植,今年就要種紅薯,反正田賦減了六成,就算紅薯不能豐收,也沒有多大的損失,反之紅薯豐收,那可就收獲不小,每回新出的農作物都能賣個好價錢呢。
喜都城府裏的商鋪較之兩年前番了一倍,能在這裏買到北寒之地烏城的皮襖、燒刀子酒,還能買到南方桂州的柚皮糖,高麗國、東羅馬、天竺、吐蕃等國的商人竟在此開了店鋪,客人還不少。商業的起色象征著喜都將要富強起來。
和泉、河北道都督等官員相陪,李自原巡視城府、鎮村情況之後,興致勃勃參觀了學堂、醫堂、武堂,瞧看鄉試、府試考生的考卷,十分的滿意欣慰,毫不吝惜詞語的給了河北道極高的評價,最後為了鼓舞人心,許諾道:“本界、下界會試,朕要給河北道百名進士名額。”
帝國會試有兩個場地,長安與烏城。長安會試的進士稱之為天子門生,比烏城的進士名氣大的多,仕途也要好些。
每年在長安參加會試的舉人數以萬人,進士名額不到三百人,李自原一下子給出河北道兩屆會試的百名進士名額,這是極大的恩賜。
此件大喜事傳開,河北道學子人心沸騰,無不感激涕零,紛紛承諾若能成為進士,必回河北道效力。
帝後專程去了上京城府看望李煙。上京城的刺吏是賀知彬,李煙跟他在一起。
李煙今年十九歲,隻比謝玲瓏小三歲,成親之後為了初生順利,遲遲不要子嗣,隻到去年滿了十八歲,骨盆發育成熟才開始要子嗣,怎奈賀知彬在上京當主官公事極為繁忙,一年到頭頂多回燕州三、四次,每次在燕州公主府呆不到三天就走,去年她一直未懷上子嗣。
去年臘月,李煙特意從燕州趕至陪賀知彬過年,本來想著住過上元節就回長安,豈料竟懷了身孕,這也是一件大喜事。
李煙聽了謝玲瓏的話等胎兒三個月之後再回燕州。帝後此次來到河北道,李煙也是知道,無奈妊娠反應很大,不能遠行,隻能在上京城府裏等著他們來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