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認識自我是一種能力(1 / 1)

古希臘德爾菲城的帕特農神廟裏,鐫刻著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並非易事,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常常會說某人“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這裏所謂的“自知之明”,也是自我認識的一個普通說法。

對自我有清晰的認識,才能作出正確的事,否則出現偏差,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位置認識不清,就會導致命運的悲劇發生。

清朝鹹豐年間,中國金融業受控於南北兩大集團:北是山西幫的“票號”,南是寧紹幫的錢莊。安慶人胡雪岩年輕時就在錢莊當學徒,與官宦子弟王有齡結為“生死之交”,利用王有齡的官場與社會關係開設錢莊。胡雪岩曾在王有齡窮困潦倒之際給予其資助,因而後來王有齡得誌後常想著對胡雪岩報恩。胡雪岩通過不斷網羅人心,采用靈活的手段,靠經營絲綢、茶葉和軍火發了大財,漸漸成為江浙巨商。

後來,太平天國李秀成兵圍杭州,胡雪岩的家業即將毀於一旦,但他把危險看成機會,購置了大批糧食支援守城清軍抗敵。不料清軍無能失守,好友王有齡自縊。胡雪岩於是投奔左宗棠麾下,為其籌措軍餉,鎮壓太平軍,以保家業。但軍餉所耗錢財巨大,一個商人的財力終歸有限,他又以機靈應變之能與洋人談判,開我國近代史借外債之先河。此舉深得左宗棠賞識,遂保薦其受二品頂戴和黃馬褂。胡雪岩還受賜紫禁城騎馬之殊榮,成為清末赫赫有名的紅頂商人。

胡雪岩春風得意,又協助左宗棠購辦武器鎮壓回撚起義,成為軍火商人,一夕間獲利百萬,官助商勢,商助官銀,使他家業飛升,成為官場、商場的紅人。此時,胡雪岩開始大興土木,妻妾成群,生活腐化,當然也沒能脫開古訓:樹大招風,福兮禍依。

左宗棠與當權重臣李鴻章矛盾尖銳,作為左宗棠財政支持人的胡雪岩自然也就成了李鴻章的眼中釘,“排左必先除胡”成為李鴻章的重大策略。同時,胡雪岩與外商之間的勾當也暴露於天下,引發左宗棠之疑,他的敗相已然顯露。他想維持江南蠶業,與洋人競爭,但孤軍奮戰,終因資金周轉不靈而漸漸支撐不住。而當年他用錢支持過的清政府,見他抵擋不住,便棄之而去。到了此時,胡雪岩完全衰頹,妻離子散,人去樓空。人生亦曾富貴,亦曾淒涼,宛若黃粱一夢。

胡雪岩的結局也往往是那些不能認識自我的人的下場。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看不清自身的缺陷與自私自利的品德,也有些人恰恰相反,看不到自身的優勢和優秀的品質。所以,在自我認識的時候,想做到客觀、全麵,就必須通過他人的眼睛觀測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切忌完全依賴他們,那樣會走進一個失去自我、沒有主見的沼澤。

人貴自知,這是千百年流傳的一句話,在如今的時代還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因為,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準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才能量力而行,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適合做的事,從而避免走彎路,並最終取得成功。

智慧點醒

在自我認識的時候,想做到客觀、全麵,就必須通過他人的眼睛觀測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