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是多方麵、多種途徑。借助聲望,借助外交,借助政治,借助關係,借助社會輿論,借助時事潮流,等等,不一而足。在政治鬥爭和軍事衝突中,最常見的是借助“第三者”的力量,即政治上或軍事上的結盟;在商界中,最普遍的借力,要數借重名商巨賈、沽名而釣“利”;在社會生活中,那些手握大權的政界要人和掌握雄厚經濟實力的強人,有著特殊的社會地位和深廣的影響力,借助他們的聲望和影響,可大大增加競爭取勝砝碼。
借力在中國由來已久,中國自古有很多才智謀略與之有關,比如狐假虎威、攀龍附鳳、借刀殺人、拉大旗作虎皮,等等。借權貴名流為自己所用,隻是借光的常見形式,實際上凡是能讓我們為人做事增光添彩的人、物、事都是借光的範圍。
軍機大臣左宗棠是清政府的大官,他自詡廉潔,堅持認為: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所以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
黃蘭階是左宗棠一位至交好友的兒子,他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候到實缺。於是想效仿別人請大人物、權貴寫推薦信而步步高升,便想到了父親生前與左宗棠很要好,就千裏迢迢跑到北京來找左宗棠,想得到他的引薦。
一開始,左宗棠見黃蘭階是故人之子,十分客氣,但當黃蘭階一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給福建總督時,左宗棠馬上就變了臉,毫不客氣地把黃蘭階趕走了。
離開左相府的黃蘭階是又氣又恨,但當他閑踱到琉璃廠時,無意間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黃蘭階請小店老板在自己新買的一把扇子上,用左宗棠的口氣和筆記落了款,之後便得意揚揚地回福州去了。
回福州後不久,就是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張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見此情景大家都很奇怪,總督也忙問:“現在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兄台很熱嗎?”
這一問,正中黃蘭階下懷。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總督大人,外邊天氣確實不熱,隻是我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一聽此言大吃一驚,本來自以為這姓黃的沒有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命他實缺,不想他卻有這麼個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他若知道自己故意難為黃蘭階,隻消在皇上麵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
但總督大人還是很謹慎的,他要過黃蘭階扇子仔細察看,確係左宗棠筆跡,至此終於悶悶不樂地回到後堂,找到師爺商議此事。很快,總督大人就讓黃蘭階上任做了知縣。這之後沒幾年,黃蘭階就高升到了四品道台。
後來,又一次總督一次進京覲見,見了左宗棠大人,故意討好他說:“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黃蘭階,如今在敝省當道台了”。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來找我,我就對他說:‘隻要有本事,自有識貨人。’老兄就很識人才嘛!”
黃蘭階能夠官拜四品道台,在險惡是官場施展拳腳,都是因為他以左宗棠這個大權貴為背景,讓總督這個小貴人給他升了官,實在是棋高一著的鬼點子。
當然,欺世盜名,瞞天過海,是應該遭受譴責的,清政府的官場腐敗也令人驚詫而痛恨。但單從借力的角度,為自己尋求一些貴人作為背景,從而使自己盡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卻是很值得研究。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多位貴人的共同提拔,可產生乘數的提拔效果,所以,你依附的權貴越多,晉升的機會就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點評:
不管借助的是誰的勢、誰的力,拉大旗做虎皮,拉的就是聲望和麵子。對於一個無權無勢的人來說,若是能借助他人的力量充實自己,則無異於為“獨行客”添了防身利器,必定如順風行船,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