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誰也不能責怪我(1 / 3)

納爾班江幾次被派出國。他在國外仍然勤奮地作畫。

赫魯曉夫作了關於反對個人崇拜的秘密報告之後,抨擊的矛頭指向斯大林。此後,納爾班江再沒有畫斯大林,更多地畫起以列寧為主題的作品:《列寧在紅場上。1919》(1957)。

1968年他因印度組畫獲尼赫魯獎金。

1978年他又因畫亞美尼亞傑出文化界人士而獲蘇聯美術研究院金質獎章。

1982年因列寧組畫獲列寧獎金。

從1974—1988年他是織美術研究院主席團委員,自1988年起任該院主席團顧問。

納爾班江生平喜歡畫花、畫風景,但使他名震全國的還是他畫的政治曆史畫,領袖形象畫。

當每位領導上台之後,他都用畫筆歌頌他們的作用。他畫過蘇聯後期的國家領導人赫魯曉夫,更多的是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在領導崗位上呆了二十多年。納爾班江不僅畫勃列日涅夫佩帶各種勳章的肖像,而且歌頌勃列日涅夫戰時的功績:《小地,諾沃羅西斯克》(1975),畫中表現的是作為軍政委的勃列日涅夫怎樣在反法西斯德國的戰爭期間與蘇聯海軍戰士們傾心交談。蘇共二十六大以後,他又畫了勃列日涅夫和古巴元首卡斯特羅在大會期間親切會晤的場麵。他們二人周圍是蘇聯黨政要人和外國國家領導,畫題為《為和平為建設》(1981)等等。

當時,這些畫都受到社會好評並得到輿論界的大力宣揚,報紙、刊物、電視、廣播……經常報道有關他的創作。時過境遷,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體製被推翻,曆史人物遭到否定。人們對納爾班江的議論也烏雲密布。

早在1989年第12期蘇聯《星火》雜誌上發表了兩位署名讀者來信,對納爾班江的作品表示反感和異議。信中不無挖苦地說:

“現在急需為德·納爾班江舉辦畫展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應當展出他的各種作品——從斯大林時期的畫、毛澤東和布爾加寧等人的肖像,到表現勃列日涅夫的巨幅作品。

“從教育和啟蒙等觀點來看,也許從我國文化角度來看,有更大的意義,這是展示我國可怕的可悲的曆史的直觀教材,很難找到比納爾班江的所作所為更好的例子了!

“當然,我們絕不想說,當年納爾班江有所苦惱、與某某進行過鬥爭、痛苦地尋找過新的途徑和表現手法等等。他和成千上萬同類畫家一樣,是順著自己的時代潮流漂浮的,正是他有了幸福的機遇最獨一無二地反映了那個時代沒有道德、冷漠、無情一一這和舍己與激情一樣一是時代的特征……

“有什麼好氣憤的、好惋惜的或加以否定的呢?如果現在發現一幅伊萬雷帝的肖像……不用說雷帝!——即便是貝肯多爾夫或拉斯普京的簡陋水彩畫像,更不用說托洛茨基的畫像了——難道藝術史學家們能夠忿然地或鄙視地把它們扔掉嗎?不,不會扔掉的,他們會細心地保護起來,為各類著名人物留作肖像研究之用。

納爾班江幾次被派出國。他在國外仍然勤奮地作畫。

赫魯曉夫作了關於反對個人崇拜的秘密報告之後,抨擊的矛頭指向斯大林。此後,納爾班江再沒有畫斯大林,更多地畫起以列寧為主題的作品:《列寧在紅場上。1919》(1957)。

1968年他因印度組畫獲尼赫魯獎金。

1978年他又因畫亞美尼亞傑出文化界人士而獲蘇聯美術研究院金質獎章。

1982年因列寧組畫獲列寧獎金。

從1974—1988年他是織美術研究院主席團委員,自1988年起任該院主席團顧問。

納爾班江生平喜歡畫花、畫風景,但使他名震全國的還是他畫的政治曆史畫,領袖形象畫。

當每位領導上台之後,他都用畫筆歌頌他們的作用。他畫過蘇聯後期的國家領導人赫魯曉夫,更多的是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在領導崗位上呆了二十多年。納爾班江不僅畫勃列日涅夫佩帶各種勳章的肖像,而且歌頌勃列日涅夫戰時的功績:《小地,諾沃羅西斯克》(1975),畫中表現的是作為軍政委的勃列日涅夫怎樣在反法西斯德國的戰爭期間與蘇聯海軍戰士們傾心交談。蘇共二十六大以後,他又畫了勃列日涅夫和古巴元首卡斯特羅在大會期間親切會晤的場麵。他們二人周圍是蘇聯黨政要人和外國國家領導,畫題為《為和平為建設》(1981)等等。

當時,這些畫都受到社會好評並得到輿論界的大力宣揚,報紙、刊物、電視、廣播……經常報道有關他的創作。時過境遷,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體製被推翻,曆史人物遭到否定。人們對納爾班江的議論也烏雲密布。

早在1989年第12期蘇聯《星火》雜誌上發表了兩位署名讀者來信,對納爾班江的作品表示反感和異議。信中不無挖苦地說:

“現在急需為德·納爾班江舉辦畫展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應當展出他的各種作品——從斯大林時期的畫、毛澤東和布爾加寧等人的肖像,到表現勃列日涅夫的巨幅作品。

“從教育和啟蒙等觀點來看,也許從我國文化角度來看,有更大的意義,這是展示我國可怕的可悲的曆史的直觀教材,很難找到比納爾班江的所作所為更好的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