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夢》(1 / 2)

麵包車沿著積雪的馬路走了很長一段時間,拐了幾個彎,在一個兩樓相聯的門洞前停住了。兩位老人相互攙扶著向汽車走來。他們就是梅利尼科夫夫婦。

梅利尼科夫年近八旬,身材髙大,精神抖傲,蓄著褐色胡須,一副嚴肅的表情。他的夫人和藹慈祥,親昵地偎依在他的身旁。

阿尼庫什坐在駕駛倉司機旁邊,扭過頭來,興致勃勃地說了一句:“你們認識吧?……你們聊吧!……”其實,我們並不認識。但當我知道對方是畫家梅利尼科夫時,我腦子裏逐漸浮現出很多場麵。

梅利尼科夫時而透過眼鏡片,用炯炯發光的眼睛久久地端詳我,然後說了一句:“我們好像見過麵……”

我說:“是的,不過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他愣了一下,“什麼時候?”我說:“四十多年前……1955年。”我告訴他,那年我隨幾位中國畫家參觀列賓美術學院,主人帶我們走進他的畫室。“當時您正在創作《覺醒》。”他似乎想起了什麼,跟夫人交換了幾句,然後把臉轉向我們。臉上露出來的已是會心地微笑了。

我又說:“第二次是1956年。在中國。”那是他第一次來我國參加在武漢舉行的蘇聯國民經濟成就展覽會。那一年他到了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地,畫了不少作品,有油畫,也有鋼筆畫,有人物也有風景。

“最後一次是五年前,您來華講學,在北京和杭州兩地美術學院辦了油畫班……”他怎能不記得自己在中國教學和交友的往事?他夫人也在頻頻點頭。那一次她也來了。

“我還在一位中國朋友家看到您贈給他的一幅鋼筆畫。”

“哪一幅?”“在誰家?”

“在佟景韓家!”佟景韓早在1956年就為他當過翻譯,後來在美院工作,這時已是《美術研究》雜誌的主編了。他們一直保持著聯係。

“啊……”他笑出聲來了。他敞開了心扉,話語像河水一般汩汩流了出來。

我們的對話就這樣開始了。

我覺得,他對《夢》一畫別有感情。大概是從六十年代中期起,他一次又一次畫過同一幅《夢有的是用鋼筆,有的是用水彩,有的是用油彩。每次都有所變化。他很喜歡畫上人體的構圖,喜歡畫中的意境,他在追求一種理想的美。

梅利尼科夫在車上向我們打聽中國朋友們的創作與生活。有些人我隻知道他們的姓名,或見過他們的作品,但並不相識。然而從他的問話中聲音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中國情結和對中國的濃烈興趣。“生活真像夢一般……”

話似乎剛剛開始,車已經到了藝術廣場,在劇場門口停了下來。生活總是如此,未待展開,就得告一段落。夢尚未醒,還是結束了?!我們隻有把交談的機會留給將來了。

我深信,時間對梅利尼科夫來說是無價之寶,將來他一定會拿出更多高水平的作品以繪國內外觀眾對他殷切的期望。

1997年。

麵包車沿著積雪的馬路走了很長一段時間,拐了幾個彎,在一個兩樓相聯的門洞前停住了。兩位老人相互攙扶著向汽車走來。他們就是梅利尼科夫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