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文藝夫妻(1 / 3)

尤裏·拉克沙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從來沒有放棄過繪畫。1968年他在莫斯科美術展覽會上展出了自己的油畫《星期日》和《我的媽媽》。這兩幅作品對他來講具有綱領性的意義。蘇聯文藝政策發生了變化,人民的欣賞趣味也與過去有所不同。拉克沙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現的是大地之美,世界的和諧,勞動的偉大,人民的不朽。是日常的生活,是永恒的題材,不美化也不抹黑,實實在在,樸樸實實,這正滿足了長期在政治漩渦裏滾來滾去的觀眾渴望已久的心靈需要。他的《我的媽媽》一畫表現了母親的青春時代,三十年代參加修建馬格尼托戈爾斯克高爐的女工的精神麵貌,頌揚了人的道德美與健康美,讚揚了英雄主義和蓬勃朝氣。

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多次榮獲各種獎賞。

伊琳娜·拉克沙告訴我,尤裏在臨終前一年說過:他認為自己的四十二年生涯過得相當長,其中包容了祖國的各個階段。

的確,他的創作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反映了蘇聯曆史的主要時期和轉折時代。革命、戰爭和建設,是個人對時代的哲理探索。他沒有活到蘇聯解體,不知那時他的思想會有怎樣的變化?

尤裏·拉克沙最後一幅作品是三聯畫《庫裏科沃原野》(1980)。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向他訂購這一作品時,最初他頗多猶豫。這個主題在他之前已有人描繪過,如木刻家法沃爾斯基、油畫家布勃諾夫等人。他應該如何再現這一主題呢?為此,他閱讀了大量曆史書籍,還親自開車到古戰場庫利科沃草原度過一夜,以便迎接9月8日的日出,感受一下六百年前庫利科沃原野上浴血鏊戰的那一時刻。經過多日的思考,他有了信心,決定創作這幅作品。他的朋友,如作家舒克申等,都大力支持他,為他當模特兒,他從電影製片廠借到各種古代道具。當然,最大的幫助與鼓勵來自妻子伊琳娜。

《庫利科沃原野》由三張畫組成,中間是方形的,刻畫的是事件的主人公德米特裏“麵臨戰鬥”,左右兩側由長方形畫相配,左側是“祝願”,右側是“送行”。畫上陳述的是1380年9月8日,伊凡二世之子德米特裏統率俄羅斯民軍在頓河上遊的庫利科沃原野上與金帳汗國統帥馬邁領導的蒙古秘粗軍進行的戰役。德米特裏在會戰中表現出卓越的統率天才,打敗入侵者,從此得名德米特裏·頓斯科伊。俄國曆史上那一次反抗異族入侵的戰爭,為創建後來強大的俄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尤裏·拉克沙說:他畫這幅作品是對過去應盡的職責,對未來應作的讚歌,是最有現實意義的。

畫上的人物都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時刻,俄羅斯人民萬眾一心即將投入殊死的戰鬥,他們將會獻出自己的生命,也會成為永生的英雄。拉克沙在完成這幅作品的那一天,逝世了。他的畫當即被運到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參加紀念庫利科沃會戰六百周年的展覽。

尤裏·拉克沙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從來沒有放棄過繪畫。1968年他在莫斯科美術展覽會上展出了自己的油畫《星期日》和《我的媽媽》。這兩幅作品對他來講具有綱領性的意義。蘇聯文藝政策發生了變化,人民的欣賞趣味也與過去有所不同。拉克沙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現的是大地之美,世界的和諧,勞動的偉大,人民的不朽。是日常的生活,是永恒的題材,不美化也不抹黑,實實在在,樸樸實實,這正滿足了長期在政治漩渦裏滾來滾去的觀眾渴望已久的心靈需要。他的《我的媽媽》一畫表現了母親的青春時代,三十年代參加修建馬格尼托戈爾斯克高爐的女工的精神麵貌,頌揚了人的道德美與健康美,讚揚了英雄主義和蓬勃朝氣。

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多次榮獲各種獎賞。

伊琳娜·拉克沙告訴我,尤裏在臨終前一年說過:他認為自己的四十二年生涯過得相當長,其中包容了祖國的各個階段。

的確,他的創作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反映了蘇聯曆史的主要時期和轉折時代。革命、戰爭和建設,是個人對時代的哲理探索。他沒有活到蘇聯解體,不知那時他的思想會有怎樣的變化?

尤裏·拉克沙最後一幅作品是三聯畫《庫裏科沃原野》(1980)。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向他訂購這一作品時,最初他頗多猶豫。這個主題在他之前已有人描繪過,如木刻家法沃爾斯基、油畫家布勃諾夫等人。他應該如何再現這一主題呢?為此,他閱讀了大量曆史書籍,還親自開車到古戰場庫利科沃草原度過一夜,以便迎接9月8日的日出,感受一下六百年前庫利科沃原野上浴血鏊戰的那一時刻。經過多日的思考,他有了信心,決定創作這幅作品。他的朋友,如作家舒克申等,都大力支持他,為他當模特兒,他從電影製片廠借到各種古代道具。當然,最大的幫助與鼓勵來自妻子伊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