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妖怪!原來這民間真的多高手(2 / 3)

然而對於這個結局,很多人不以為然,甚至有人雲:被打死的那個猴子,才是真猴子,留下的那個,倒是個假的。理由就是:《西遊記》從這一章節開始,孫猴與唐僧的矛盾便基本歸零,因為此猴已非彼猴。

哈哈,司馬今個就想說說這個話題,而答案,且拋出來與大家看:“被打死的,確實就是孫悟空。但留下的,也是孫悟空。”

為什麼這麼說?咱先來看這《西遊記》第五十八回的標題,叫作“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請注意,是“真寂滅”!什麼意思?咱待會兒再來解釋。

依舊是這一回,咱再看結局,如來識破獼猴真相之際,說了這麼一句:“六耳獼猴,能知前後,萬物皆明——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

一般想來,如來說這是假悟空,那就該沒錯,他就是個假的。可是大家再仔細看如來這句話,其實是自我矛盾的,他說六耳獼猴能預知未來,既然能知未來事,他為何又願意到如來麵前受死?這不瞎掰嗎?

再往回翻,兩個猴子跑到地府大鬧,那時節地藏王菩薩出來,讓他的諦聽獸來辨個真偽,聽了半天,說是知道了真相,可不敢說,為什麼呢?怕有所得罪,從此地府不安!

究竟是什麼真相呢?

若真的一個是孫悟空,一個是六耳猴,諦聽說出來,六耳猴其實也是死路一條,因為以孫悟空的武力與他可以打平,加上地藏王之力,豈有拿不下的道理?

可是諦聽不敢說,為什麼不敢說?因為它有辨別真假的能力,卻沒有如來的手段。

再往前說,這六耳獼猴若是真想自己編隊去取經,搶東西那會兒一棍打死了唐僧,甚至吃了都沒問題,又何必留下是非?

實際上,真相就是那猴根本就不是什麼六耳獼猴,分明就是孫悟空自己。或者這麼說,這是孫悟空的兩麵:一麵,是願意保護唐僧、一心取經;而另一麵,就是恨透了唐僧的唧唧歪歪、無事生非,想要擺脫束縛,自己組團取經。

老實說,很難說這一麵就是善的,那一麵就是惡的!

且容司馬從頭道來。

故事依舊從孫猴子與唐僧的那場爭吵說起,打死幾個惡賊,便遭唐僧的緊箍咒兒亂念,不得不起在空中。這便是第五十七回的開頭,事實上也就是從這時起,猴子便出現了“猴”格分裂,你且看這書中文字:“孫大聖惱惱悶悶,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簾洞,恐本洞小妖見笑;欲待要投奔天宮,又恐不容久住……”

書中字麵上,看似猴子最終的選擇是去了南海觀音那裏。可實際上,去南海的,隻是猴子的一麵而已——而另一麵,或者說是猴子性格中比較頑劣不願受束縛的一麵,這便依舊在唐僧附近。且看和尚又氣又饑又渴,指派八戒去取水,不一會又讓沙僧去找八戒——好吧,這時節,猴子的這一麵便下來了,我們姑且稱它作“孫猴的反抗麵”,簡稱“反抗猴”。

“反抗猴”一見唐僧,起初也是求情,說師父你鬧了這麼久氣也該消了,俺給你打水來了。可未曾想唐僧氣勁實在大,居然一口回絕。“反抗猴”這便火了,心想俺老孫自從五指山下出來,一路幫你除妖平魔,你個死魚腦子咋沒一點改進啊,就算不改進也該記恩啊!於是惡向膽邊生,一棒打暈了唐僧(請注意,他是拿金箍棒打的,若真是妖怪,一棒下去唐僧還能活麼?就是因為是真悟空,隻是發怒而已,所以才棒下留命)。

打暈之後,“反抗猴”便尋思了,我在五指山下,可是答應了觀音要帶個和尚去西天的——於是一轉念,他便帶了唐僧的包裹回花果山去也!

什麼意思呢?“反抗猴”的打算就是重組西遊團隊,不要這唧唧歪歪的唐僧,反正西遊的根本目的就是取經,你把經取回長安不就行了,管他是不是原來的唐僧呢!

從根本上說,孫猴的這一麵,才是當年大鬧天宮的那個孫猴,才是敢於推翻舊秩序的那個齊天大聖。而留在觀音菩薩的那邊的孫猴另一麵,則是服從於權威、服從於現實、不敢抗爭的奴性一麵,那個,實在不是我們所喜愛的孫悟空。

簡單說,一麵是自我,一麵則是社會。

結果,鬧到最後,孫猴的“猴”格分裂終於到了彼此麵對的時刻,無論如何,你必須舍棄一麵!

也正是因為都是孫猴,所以滿天神仙都無法辨別,照妖鏡照不出,地藏王的諦聽也不好說:都是你自己,讓我怎麼說?

這個難題,最終便到了如來麵前。

如來笑:這是什麼難題啊?對於我而言,我需要的是那個乖乖聽話、完成我交付使命的孫猴子,而不是那個大鬧天宮、敢打敢鬧的孫猴子——自然,想是這麼想,話卻不好這麼說。於是,如來便扯了一個六耳獼猴的犢子,說這兩個孫猴,隻有一個是真的,另一個卻是假的!

如來這麼說,便是給孫猴一個警告:你必須解決你的矛盾麵,把你那些反抗啊、獨立啊什麼的都消滅掉——這是警告,也是現實,現實呈現在大家麵前,便是其中一個分身被蓋在了金缽盂下,把缽盂揭開,孫猴便隻能接受現實:保守的猴子,一棒打死了自由的猴子!

對於整部《西遊記》來說,這也是孫猴子“猴生觀”的重大轉變,就如同《大話西遊》的結尾一般,心中尚有“情欲”二字的孫猴不見了,屏幕上隻有一個唐僧取經的武裝護衛,隻不過他的名字,也叫作孫悟空而已!

這麼說吧,打這集起,齊天大聖死了,隻留下一個孫行者。

牛魔王為何不肯把扇子借孫猴:原因居然得追溯到五百年前

話說這《西遊記》演繹到第六十回,唐僧一班人等來到火焰山下,這回倒是沒有妖怪來尋唐僧的麻煩,既沒有要吃唐僧肉的白骨精,也沒有非要嫁給唐僧不可的蠍子精——可是唐僧依舊有麻煩,因為山上的火焰阻攔了取經之路,他必須借一把能扇去火的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