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石磨在中心的位置要留下一個深0.5寸左右1.5寸直徑大小的窟窿。
另外要在石頭的側麵做一個寬兩寸,大約一寸深的放磨手的窟窿。
還要在上鋪排距離直徑三分之一的地方做一個2.5寸大小的圓形,用來放玉米粒。
沿著磨邊留出高一點的磨盤唇,也就是凹槽。
最後在石磨的側麵安上磨手。
這個磨手其實就相當於用來推石磨的把手,可以用木頭來做。
等做好了之後,就可以把上下兩個磨盤上麵留下鋸齒。
這個叫做磨路,也相當於人的牙齒。
是石磨用來磨玉米粒的關鍵部分。
在這一步時,大家要格外注意陌路的寬度,一定要均勻。
從左到右由深到淺,要向右稍微傾斜一點,才能讓物品的粉末順利磨出。
這樣一來磨盤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雖然葉子說的相對複雜,觀眾們聽的雲裏霧裏,不過好在他的地上畫了簡圖,所以在現場的林彤她們的看著都很直觀。
葉子還提醒她們說:“另外一會兒試驗石磨時,要逆時針轉動磨盤才能方便研磨。
你們一點點摸索,不要著急。
我會在石頭上麵畫好每個部分的標記。
這樣的話,你們一會兒在上麵開鑿時就不會摸不著頭腦了。
另外我得提醒你們,你們一定要按照我提前設置好的尺寸來雕琢石磨的齒痕。
否則的話,如果有一點偏差,很可能這個石磨就不能用了。
到時候還得麻煩你們去再找一塊石頭。”
一聽到又要找一塊石頭林彤馬上精神緊繃起來。
她也趕忙認真的投入了雕刻石頭的工作中。
按照記憶還有上次的經驗,林彤開始用鑿子和錘子一點點刻出一道道鋸齒。
趙大勇兄弟則是負責在石磨盤上挖出洞來。
那種分工合作、井然有序的樣子,讓人不僅感歎葉子的統領力之強。
很快石磨的上磨盤也做好。
而接下來最難的一步就是把上磨盤落在下盤的上麵。
因為就算保守估計,這塊石頭的重量也足有20多斤。
就在眾人發愁時,葉子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他先在地麵上把兩根麻繩擺出十字花的形狀。
然後把一大塊兒木板墊子上麵。
林彤自己和趙大勇兩個人,再加上吳超儀。
四個人一起抬著那塊巨大的石頭,緩緩放在木板上。
然後四人每人拽起繩子的一端。
借著木板和繩子的力量,把這塊石頭落在下磨盤上麵。
隨著一聲悶響,石頭落在了下盤上麵。
林彤在周圍觀察了一圈,一臉納悶:
“不對呀,葉子我怎麼感覺這個磨盤和你畫的圖是不太一樣,好像少了點兒什麼。”
葉子說:“我知道,把手還沒安呢。
隨著他話音落下。他已經從身後掏出了一個木製把手。
葉子把一根木棍插入石磨側麵的那個孔裏。
這個木棍兩端正好各多出一截,露在外麵。
上麵還有一個圓形的孔。
葉子把另兩根木棍分別插入這兩個孔,最後再把把手的另一端的堵頭的木棍也插上。
這個把手就完成了。
看到石磨終於做好,林彤累癱在地,她這才感覺到自己的肩膀有點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