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東西又怎麼能煉木炭呢?”
貝叔一臉無知,其實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他就是想看看葉子要搞什麼名堂。
葉子似乎也完全沒注意到他的異常表現,反倒很平靜地回答他說:“這個鐵桶正好可以用來當做簡易燒炭爐。
而且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葉子說著開始用金屬切割鋸在這個鐵桶上麵。進行切割。
首先他在鐵桶的底部距開了一個洞。
並且在鐵桶最上麵的麵兒上又鑽出了幾個孔洞。
葉子說:“這個大桶裏麵我還放了一個小的桶。
在小桶裏麵放入木頭,然後在大同外麵進行加熱人燒就可以加速桶內木炭的炭化。
在這個小桶裏麵填滿要燒的木頭,把所有的木頭都切成30cm長的小段。
裝滿一個桶後,在大桶的下麵搭上一個支架。
用兩塊石頭墊在最下麵。
然後再把小桶安置在這兩塊石頭上,讓兩個桶。能平穩地擺放在一起。
這個時候在大桶和小桶的縫隙之間加入燃料讓木頭進行充分燃燒。
因為小桶的底部已經算出了孔,所以火焰會順著孔洞燃燒小桶內的木塊。
這些木頭的人生長度也不會太過,而是恰到好處會讓他們變成焦黑的木炭。
等到這些木炭全部燃燒好,把小桶拿出來將木炭收集在旁邊。
換上新的木頭如法炮製即可反複製作木炭了。
雖然這種方法效率並不是很高,但是在寒冷的冬天也相當實用。
而且木炭燃燒的餘溫還可以用來生火做飯。
看到葉子向自己展示兩種截然不同的製作木炭的方法。”
貝叔忍不住佩服葉子。
因為這種方法他都是第一次聽說。
在求生過程中能靈活應變,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樣的問題是很有意義的。
因為很多時候自然條件並不會如人們所願。
人們需要的就是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靈活應對各種不同的現實情況。
葉子說:“接下來自己就準備如法炮製,在一周之內多準備一些木炭把這個山洞填滿。”
雖然他這話讓貝叔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這個山洞很大,想要填滿並不容易。
可是因為已經見識到了葉子的實力,再加上他之前的出色表現,所以貝叔也覺得這不是不可能。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葉子他們一直在反複燃燒木頭製作木炭。
還製作了三個大小差不多的竹筏。
楊萱兩姐妹則是被安排去采摘鹽酸果。
葉子還告訴他們:
“這種果子因為本身有鹽分,所以不容易腐壞,采摘越多越好可以用來當做鹽巴使用。
這些果子在采摘之後就可以搓掉上麵的鹽分。
果子收集起來用來當食物和調味品上麵的鹽分用來當成調味料。
甚至就連鹽酸果的樹皮葉子也不會浪費,把它們都收集起來當成一味中藥。”
看葉子對樹皮和這種果子如此重視的時候,不少觀眾很不解,因為在他們看來和他們手頭現有的其他動物資源比起來,這些花花草草根本微不足道。
顯得很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