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搖頭,“沒聽說過。”朦朧中記得天地會陳近南,“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隻恨前世自己連武俠小說都不肯看全,以至於今日懵懂無知。

“天地會的事情,你又是聽誰說的?”姚光漢問道。

“左都禦史刑部尚書明珠,他與皇帝說過。”

姚光漢點頭微笑,“明珠在江南巡視河務,真是不辱使命。”姚光漢隨意笑道,於是岔開話題,問起我的身世。我便將自己是逃人,被佟府收養的事情都告訴了他。

姚光漢隻點頭歎息,隨口問道:“師妹貴庚?”

“我十六歲。你呢?”

“二十五歲。你該叫我一聲大哥。”姚光漢笑道。

我並沒叫他,隻問道:“你的家人呢?”

“與你一樣,孑然一身。”姚光漢笑道。

“人人都是有家的。”我道,“你在康親王府中對鼇拜說‘杭州虎林營’,你家與明史案有關?”

姚光漢垂目一笑,“是,我家與浙江烏程莊家是姻親。”

我心中了然,明史案牽連巨大,連鄰居友朋等不相幹的人都能攀扯在內,何況姻親之戚。“我明白了。你家人無辜受戮,所以你便入了天地會。”

姚光漢搖搖頭,“我家祖籍福建,自幼便入天地會。隻是那時我年紀太小,不便隨在軍中,陳軍師便將我寄養在江蘇無錫,並托請師父教授我武功。因明史案受屠戮的千人之眾,何止我一家一姓,天地會是為全天下的漢人報仇。”

我默然點頭,也不知該說什麼。

“你想說什麼?”姚光漢笑道。

我遲疑道:“我說了你別介意。”姚光漢點頭微笑,我才道,“當年南明諸王百萬之眾都不能力敵。現在承平日久,你們又憑什麼‘反清複明’?”

“小師妹年紀雖小,可是心思縝密聰明過人。你的這般見識,實在比男人還強。”姚光漢笑道,“天下承平,我們自然難於辦到。可若是天下大亂,便有可乘之機了。”

“你唯恐天下不亂?”我詫異道。

“天下太平,又有什麼意思?”姚光漢故意笑道。

我知道他不肯對我多說別話,隻好一笑了之,“我要走了。”

“等等。”姚光漢攔住我問道,“我想問你:你舍不得這裏,究竟是舍不得什麼?舍不得家人麼?”

我搖頭道:“不是。”

“難道你舍不得的是那天抱在懷裏的男孩子?”姚光漢嘲笑道。

我的臉登時火燒似的燙起來,口氣竭力保持的淡然,“胡說。”

“好。”姚光漢收斂笑容,起身送我,“也許你自己也說不清究竟舍不得什麼。不過,依舊回宮去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平姑姑不在宮裏了,東莪也死了。宮中再沒有與我相關的人了。”

“聽說小皇帝要去盛京祭祖,你也會跟去吧。”姚光漢笑道,“白山黑水的風光,也可以領略一番。”

“宮裏還隻是略提了一提,你竟然知道的這麼清楚。”我笑道。

“我在京中朋友眾多,什麼事也瞞不過我。”姚光漢挑起簾子。

“做你的朋友才真是倒黴。”我冷笑道,“將來說不定會被你連累死。”

姚光漢哈哈一笑,並不介意,“你叫什麼名字?”

“周晚。”

“可有表字?”

我隻道:“無字。”

姚光漢搖了搖手中的折扇,笑道:“晚——《詩經-邶風》有雲:式微式微,胡不歸?式微則指天□晚。我送你一個字:式微,周式微。”

我隨口應道:“多謝大哥。”

姚光漢送我到門口,命夥計給我包了些上好的紙張與筆墨,輕聲道:“‘周式微’這個名字不要讓旁人知道,隻有師父師母和你我知曉。”

我一愣,姚光漢正色囑咐道:“你在宮中,萬事小心。我給師父師母的書信裏,隻會用這個名字。”

我這才會意,接過東西,點頭道:“知道了。”

正文 27、不是人間富貴花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東巡:康熙十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回到盛京祭祖,稱為第一次東巡。U小說網::///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納蘭性德最負盛名的詞作之一。大多數讀過的人認為,這首詠雪詞為納蘭性德對自己人生的寫照。東北盛京、吉林、黑龍江是清朝的發祥之地,也是祖宗陵寢所在。撫順永陵葬著的肇、興、景、顯四祖;盛京的福陵、昭陵葬著太祖努爾哈赤和太宗皇太極。

每逢清明、中元、冬至、歲暮,關外的永、福、昭三陵都要舉行“四時大祭”。每月朔望,也要舉行小祭。自入關後,從順治八年起,還將十月朔改為大祭。且到皇帝、皇後聖壽千秋時,也要舉行祭告。

清明過後,康熙在禦門聽政上正式提出:“朕仰體世祖章皇帝遺誌,欲躬詣太祖太宗山陵,展祭以告成功。”

康熙已經在位十年,此時南明勢力與四方流寇均已肅清,他提出遵照當初先帝的遺願,親自到關外拜祭太祖和太宗的陵寢,以彰顯孝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