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躁心態不可取,耐心更能動人心
每天從幼兒園放學後,樂樂總是喋喋不休地向媽媽講述在幼兒園裏發生的事情。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會給予他一定的回應,但是等到了家裏之後,媽媽因為要忙著做飯,所以就沒有耐心去聽樂樂的傾訴了。
有的時候在廚房裏,樂樂站在媽媽身邊繼續說,媽媽卻不耐煩了,說:“好了,寶貝,出去玩吧,媽媽要做飯了。”如此時間長了,樂樂漸漸變得沉默寡言,再也不吧嗒著小嘴和媽媽說話了。有一次,媽媽接樂樂放學,發現樂樂反常地沒有說話,就問他:“寶貝,今天學校裏都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啊?”
樂樂搖搖頭,說:“沒什麼,和平常一樣。”媽媽疑惑地說:“咦,你以前不是最願意告訴媽媽學校裏的事情嗎?我可是聽說你們學校今天的晚餐是奧爾良烤翅啊,你最喜歡吃的。”樂樂依然悶悶不樂,說:“嗯,是的,不過沒什麼味道,和在肯德基吃的差遠了。”看到樂樂興致不高,媽媽意識到問題很嚴重,便繼續問道:“你為什麼不喜歡說話了呢?”樂樂撅著小嘴說:“有什麼好說的呀?況且,你也根本不喜歡聽我說話啊!”至此,媽媽才意識到樂樂變化如此巨大的原因。原來,樂樂感受到了媽媽的不耐煩,因而失去了說話的興致。
一個小小的孩子,才剛剛上幼兒園,就能夠敏感地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態度,更何況是成年人呢。試想,如果你滿懷興致地與他人傾訴,但是他人卻表現出明顯的厭煩或者心不在焉,那麼你還有心思繼續說下去嗎?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麵對他人的傾訴,我們一定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因為這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耐心是我們舉手就能送給他人的最好禮物。當我們有耐心聆聽對方的傾訴時,當我們有耐心細致地體察對方的心情時,當我們有耐心幫助對方解決難題時,對方所能感受到的遠遠不止我們的付出,還有我們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友善。從現在開始,就讓我們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之上,再給予他人足夠的耐心吧。
隻要你堅持這麼做下去,你就一定會在人際關係方麵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