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瑞雲(1 / 1)

瑞雲是瑞雲好婆在廁所裏撿回來的。

從前瑞雲好婆大家都叫她吃素好婆,因為她年紀很輕的時候就開始吃素敬佛。

後來吃素好婆把瑞雲抱回來,又後來大家都接受了瑞雲,大家慢慢地就把吃素好婆叫做瑞雲好婆。

所以應該說是先有了瑞雲才有瑞雲好婆的。

其實瑞雲從前肯定不是叫瑞雲的。瑞雲不是那種裹在蠟燭包裏被丟掉的小孩。她被拋棄的時候,已經有三歲了。

她一個人很乖很安靜地坐在那個很肮髒很臭的地方。她的一條腿生下來就和另一條不一樣,所以她到三歲還不會走路。

那時候大家看吃素好婆執意要收養她,就說好婆你給她取個名字吧。

吃素好婆想了一想,說:“就叫瑞雲吧。”

大家都說這個名字好。

大家都知道瑞雲是一塊石頭的名字。

瑞雲好婆的男人從前是這座宅子的主人,可是在瑞雲好婆嫁過來的第二年,她的男人就死了,瑞雲好婆就成了這座宅子的主人。

這座宅子是大戶人家的房子。從前大戶人家的住宅,總是很考究的,先便是寬綽。

寬綽是很要緊的,寬綽代表主人的身份、氣派,還有錢財等等。

在瑞雲好婆的這個宅子裏,東西兩落總共有九進,除了轎廳和大廳沒有樓房,其餘每一進都是三樓三底兩廂房,最後一進特別寬綽,所以庭院也就特別大。

寬綽是很令人羨慕的,不過寬綽了就難免有些空洞,空洞了就會使人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瑞雲好婆在剛剛守寡的那一陣,住在這裏很不習慣,家裏人手少,他們又沒有後嗣,守著這麼空曠的大宅,弄得神經衰弱。夜裏睡不著覺,好像老是在等什麼東西出來。下人裏有些膽大的,喜歡編故事的,說備弄裏夜裏有鬼出現。瑞雲好婆夜裏從來不敢走備弄出去。

備弄很長,就愈顯得狹窄,從瑞雲好婆住的最末一進穿過備弄走到大門口,幾乎走去了半條巷子。

後軒的傍屋有一扇邊門,直通巷子。瑞雲好婆年輕時耐不住寂寞,就從邊門溜出去,看看野景,打掉黃昏頭的冷清。

邊門的對麵是兩間普通的民宅平房,住著一個乖不乖癡不癡的老太婆。開始,瑞雲好婆出了邊門,就到她那裏講幾句話。可是有一天,老太婆突然說,她的兩間房子是觀音堂,在屋裏設了牌位,供了靈桌,過了不久,居然還真的有人來燒香,後來香火居然還蠻旺的呢。

有人來燒香,老太婆就裝神弄鬼。這時瑞雲好婆再仔細看她,就覺得這個老太婆很可怕,她就再也不敢出後軒的邊門了。

有一天夜裏她做了一個夢,夢見那個老太婆變成了菩薩,對她說:心中有佛,眼中無鬼。

那幾年瑞雲好婆是很空閑的,收地租房租的事自有管家去管,屋裏上下的收作,自有各類下人處理,用不著她操心。她就去廟裏求了一本經書來看。

經書上寫了一個“空”字。

瑞雲好婆頓悟,從此再也不怕鬼。

瑞雲好婆記得從前庭院裏有許多樹花和草花,每年春秋,滿院子紅紅綠綠,到後來花草就凋了,再也沒有長起來,倒是那塊不怎麼惹眼的石頭,總是冷冰冰地站在庭院當中。

這塊石頭就叫做瑞雲。

瑞雲是一塊太湖石。

據說,北宋末徽宗皇帝命人向東南各地征調奇花異石,當時就從太湖洞庭東西山采得太湖奇石,運往汴京。可這一塊瑞雲石極其普通,高不過兩米,也看不出有太湖石清秀褶皺的特色,恐怕是當時采出來不滿意而棄之荒野的。據瑞雲好婆回憶,她公爹家的一個老家人曾經告訴過她,這塊石頭是浙江寧波徐家嫁女於蘇州王家時作為嫁妝嫁過來的。以石作嫁,可為一時奇談。至於那時徐家怎麼挑了這樣一塊不起眼的石頭陪嫁,誰也說不清。古時候的人恐怕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和後來的人自不會是一致的。

瑞雲好婆的這座大宅後來住進了許多人家,就有了許多小孩,小孩們頑皮,都到最後的這個大庭院來鬧,來爬瑞雲石,他們在瑞雲石上上躥下跳,吐痰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