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勤儉的女人(1 / 1)

有這麼一句話:“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就因為這句話,很多女人情願讓自己享受男人在外打拚下來的果實。她們不用空閑下來的時間學習看書,反而流連在百貨商場和麻將桌邊。

丘吉爾說過:“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在他最熱愛的工作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勤奮的女人,會把相當一部分精力用來打理事業。她們忠實、勤奮,即使隻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她們也會用對待事業的熱忱去經營,哪怕這份事業隻是家務活。

相傳,有一位老人一生勤勞節儉,朝廷賜了一塊“勤儉”的牌匾給他。老人過世後,弟兄倆分家,那塊寫有“勤儉”的牌匾兄弟倆都想要,無奈,隻好將牌匾從中間鋸開,哥哥分走了寫有“勤”字的半塊匾,弟弟分得了寫有“儉”字的半塊匾。幾年過後,舅舅到倆外甥家串門。老大雖然勤快,但過於浪費,所分財產揮霍殆盡,僅剩半塊寫有“勤”字的牌匾;老二雖然節儉,但十分懶惰,坐吃山空,也僅剩下寫有“儉”字的半塊牌匾。舅舅見此情景,萬分痛心,遂將兩個外甥叫到身邊,將他們各自的半塊牌匾合到一起,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兄弟倆合到一起吧,按照牌匾上寫的去做,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果不其然,沒過幾年,兄弟倆就過上了美滿富裕的好日子。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居家過日子既要勤勞,也要節儉,二者不可偏頗。節儉並不是吝嗇,從古至今關於節儉的故事很多,從東晉大官吳隱之“賣狗嫁女”,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房梁掛錢”都看得出節儉的美德。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地主的兒子,他非常喜歡吃包子,但是他不喜歡吃包子皮,隻喜歡吃包子肉,每一次吃包子的時候都會把包子皮順手扔出窗外。隔壁住著一位窮苦的老太太,當看到地主兒子如此的浪費時,她感到十分心痛。所以每次地主兒子把包子皮扔出去以後,她就把包子皮撿起來放好。

幾年過去了,老地主死了,他的兒子沒有多大的本事,坐吃山空很快就把家底吃空了,所有的財產也都被他敗光了,最後終於淪為了路邊的乞丐。有一天,他來到了這位窮苦的老太太家門口乞討,老太太給他端出一盤白乎乎的東西。他吃過以後連聲說好吃,忙問這是什麼東西。老太太笑眯眯地對他說:“這就是你當年扔掉的包子皮曬幹了以後做的。地主的兒子聽了以後慚愧不已。

故事中地主的兒子因為不節儉而自食其果,因奢侈浪費遭到懲罰。節儉不一定能創造財富,但是不懂節儉的人肯定無法留住財富。

因此,對於女人來說,勤儉的品質絕對不能丟。女人要在適當的位置上勤奮工作,這樣能使她們保持一種旺盛的精力,勞累一天能為她們帶來愉快的睡眠,勤勞的生命會帶來愉快的享受。勤勞的生命是長久的,像一根富有韌性的常青藤。她們每天都在為一項有意義的事業而思考、而行動,每天都在為生活的進步而自信滿滿,因而也會獲得忙碌的快意和收獲的喜悅。點點滴滴的付出在一天天開花、結果,這種幸福感是綿綿不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