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意的謊言”為借口(1 / 2)

又比如,好醫生為了救治病人,會耐心地告訴病人說:“你的病無大礙。”讓病人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也許這位病人已經病入膏肓,但是這樣的謊言體現了人文主義的關懷,病人家屬明知道是謊言,也會幫著醫生把說謊進行到底。

再比如,你遠在他鄉打工,父母每次打電話都會關心地問:“孩子,你在外一切都好嗎?”為了不讓父母擔心,盡管工作沒著落,或工資被拖欠,身上的錢僅夠打完這個長途電話,恐怕你也要“說謊”:“爸媽,我很好,你們盡管放心!”

《柏拉圖對話集》中記錄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弟子下麵這樣一段對話:

柏拉圖:你們認為說真話好,還是說假話好?

弟子:那當然是說真話好。

柏拉圖:如果敵人來探聽我們的情況,這時候,你是對他說真話還是說假話呢?

弟子:那當然隻能說假話,蒙騙他,而不能說真話,把真實情況告訴他。

柏拉圖:小孩子生病,不肯吃藥,如果你當麵說謊,說這藥是甜的,不懂事的孩子可能信以為真,就吃了藥,病也就好了。你們以為這裏說的慌話好,還是壞?

弟子:為治好孩子的病,說慌話哄騙孩子,是必要的,是好的。

的確,謊言,在特定的情況下,不僅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益處的!尤其是當我們得知親人病重,當我們獲知朋友遭難,出於關懷對方的考慮,我們就不便將事實真相直接說出來,而應該編織一些美麗的謊言,去寬慰對方,這樣做能體現出我們的善良、愛心和友好,怎能加以指責?

正如18世紀傑出的小說家菲爾丁所說:“在某種情況下,撒謊不但是可以諒解的,而且是值得嘉獎的。”但編織美麗的謊言並不比說真話容易,隻有遵守以下三大規則,你編織的謊言才能令人信服,也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規則一:合情合理

這是謊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在你編織某個謊言的時候,要盡量顯得合情合理,以消除對方對你抱有的戒備與警惕,這樣對方自然而然地就會相信你編造的全部內容。

規則二:模糊表達

當我們無法表露自己的真實意圖時,就可以使用一種模糊不清的謊言來表達真實。比如當一位女友穿著新買的時裝,問我們是否漂亮,而我們覺得實在難看時,便可以使用模糊的謊言,回答說:“還好。”“還好”是一個什麼概念,是不太好或是還可以?這就是謊言中的真實,它區別於違心而發的奉承和諂媚。

規則三:輔以掩飾

為了使謊言聽起來更可信,還應當輔以必要的掩飾。比如,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就要離去,丈夫為之極感頹喪。但為了不讓妻子知道自己的病情,他就不應該向妻子流露出痛苦的表情,而應該把痛苦悲傷掩飾起來,帶著笑意安慰照顧妻子,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後時期盡可能快樂。當一位丈夫忍受著即將到來的永別時,他的掩飾反而會帶給我們感動,因為在這掩飾裏包含了無限艱難的克製。

又比如,好醫生為了救治病人,會耐心地告訴病人說:“你的病無大礙。”讓病人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也許這位病人已經病入膏肓,但是這樣的謊言體現了人文主義的關懷,病人家屬明知道是謊言,也會幫著醫生把說謊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