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3 / 3)

多小袞聽得呆了,問:“那若是虎徑直撲我,並不在我麵前猶豫著看我一眼呢?”錢洪道:“虎這東西性格多疑,一百頭虎撲人,倒有九十九頭會在最後一刻看你一眼。”多小袞點頭。

錢洪問道:“虎猶豫一刻,你如何辦?”多小袞道:“用槍刺它。”錢洪逼問:“刺哪裏?”多小袞見過穆虎殪虎的情形,便不假思索道:“刺前胸!”錢洪道:“刺中後你又該如何?”多小袞道:“拔槍再刺第二槍!”錢洪搖搖頭:“若是那樣,你命休矣。虎槍殪虎,當虎襲來時,趁它做最後猶豫之刻,應一槍直刺虎胸。”多小袞插道:“這我答對了。”錢洪不理,繼續講解:“有人想持槍刺虎口,但虎最靈巧的就是脖子,它隻需一偏頭,便躲過了你這一槍,那時它的尖牙利爪可也到了你眼前了。刺胸則不然,虎若想躲避,必須跳躍閃避,就算虎動作敏捷,但總歸比偏頭躲避要慢多了。再者說,胸乃虎之命門,槍入胸可及心髒,對虎殺傷頗大,而槍刺虎口即便刺到,也很難刺得正,虎傷不致命卻異常疼痛,反而會更加凶猛。因此執虎槍,第一便要刺虎胸。”

多小袞道:“趁虎猶豫之時,刺虎胸。徒弟記下了!”

錢洪道:“刺中虎胸後,該如何辦?”

多小袞剛要說“拔槍再刺”,忽然想起穆虎在虎騎牛刺虎時一槍貫入後並沒有拔槍,而是持槍抵住,便語氣疑惑地道:“持槍抵住?”

“好小子!”錢洪喜道:“真是個有靈性的孩子。你切記,一旦虎槍刺入虎胸,千萬不可拔槍!你所用的是虎槍,大清的虎槍有兩種:你那支是普通虎槍猛士用的,以皮條係鹿角棒於槍頭後,紫禁城裏虎槍營用的也差不多,隻不過沒有鹿角棒,而是槍頭在鹿角棒處平伸出兩支彎月狀的鐵鋒,名曰虎刺,與鹿角棒是一個用處,都是防止入槍過深。虎槍的槍頭圭中起刃,刺入虎胸內,你須前後弓箭步站穩,全身用力抵住槍杆。這一來,虎縱有再大的力氣,也無法傷你。虎槍槍杆長、大,在虎與人之間形成一道屏障,虎若向前衝,你抵住槍杆隨它的力氣向後退,虎總是無法向你近身。再者,此時虎槍已刺入虎體內,虎稍一動,槍刃便如利刀般割裂骨肉,縱然是虎也難耐這般疼痛。所以用虎槍抵住虎,人便安全了。”

多小袞道:“入槍後,抵住槍杆,徒弟記下了。”

錢洪又道:“虎槍兵殪虎時,並非單人獨鬥猛虎。一兩人抵住虎後,同伴便會上前擊斃虎,這時便大功告成了。”錢洪說得帶勁兒,多小袞聽得興奮,仿佛自己親自殪了一頭猛虎一般,又笑嘻嘻地對錢洪道:“師父,有了您這番講解,我也敢殪虎去了。”錢洪道:“殪虎最要緊的技藝,我都說給你了,但並非知道這些便能殪虎,還需勤加練習。你可還記得上次你們幾個小將殪虎時,你刺虎那一槍與王掌櫃……哦,與穆大人刺那一槍有何不同?”多小袞想到當時情景:自己全力一槍,卻仿佛刺到一堵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