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華是土樓鄉的新聞幹事,每天跟在書記、鄉長的屁股後麵轉,不時炮製一篇“書記(鄉長)下村視察”之類的新聞,通過關係在《閩南晚報》發表出來,領導們看了挺高興,把楊新華看作是可以培養的好苗子。這一天,楊新華心裏尋思著寫一篇新聞,可是寫什麼呢?盧書記在家養病,沒有新聞,譚鄉長昨天到縣裏,隨縣裏的一個考察團到外麵考察去了,也沒有新聞,楊新華快把腸子想斷了,還是想不出鄉裏有什麼新聞可寫。吃過午飯,楊新華照例來到廁所,誰知也象新聞那樣憋不出來。這時,他聽到隔壁有兩個女人在說話。一個說:“昨天馬坑村有人被車撞倒在地上,車沒停,一溜煙跑了,四周圍沒人,那人直流血,倒是來了一條狗,圍著流血的人轉了一圈,然後大聲叫起人來……”另一個驚奇地問:“哎,狗怎麼能叫人?”那人說:“狗吠個不停,不是把人召來了嗎?大家發現有人受傷,連忙送到了醫院。”每天上廁所,楊新華總能聽到一些七七八八的事,他是不以為然的。這時他聽到隔壁又說:“聽說那是譚鄉長的狗。”不由震了一下,譚鄉長的狗,這可是好新聞啊!楊新華對譚鄉長的狗是很熟悉的,沒想到它見義勇為,這可要好好表揚它一通啊!
楊新華回到辦公室裏,鋪開稿紙,唰唰唰就寫出一篇新聞:《狗救傷員》,他在文章最後特別強調了一點,救人的狗是譚鄉長家養的狗,這是一條思想道德很高尚的狗,據不完全統計,它曆年來救人次數已不下十次。楊新華把新聞稿傳真到了報社,又特地打了電話交待當編輯的朋友,請他多多關照。第三天,楊新華的新聞稿一字不改地在報上發表出來了,在土樓鄉引起了轟動效應。這時,鄉裏正好得到縣裏一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的名額,本來不知評給誰好,這下,幾個副書記、副鄉長心裏都有數了:就評給譚鄉長的狗!可是一條狗怎麼當先進分子呢?大家變通一下,就用了譚鄉長的名字。
譚鄉長從外麵考察回來,聽說自己――其實就是自己的狗當了縣裏的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覺得大家真是胡鬧,心裏把楊新華臭罵了一頓,可是公開場合卻不便發作,因為那天開車撞傷人的正是自己。不久,電視台來采訪他了,麵對著攝像機,他頭上冒出了好幾粒虛汗,好不容易才鎮定下來,他當然不能說是自己的狗,隻能說是自己開車路過發現有人被車撞傷,怎麼怎麼見義勇為。電視節目播放之後,土樓鄉就更轟動了。
這一天,譚鄉長在辦公室裏閑著沒事,把楊新華寫的那篇新聞找了出來,接連看了幾遍,想起昨天上電視的事,覺得這玩意兒不經意間給自己帶來了政治資本,真是“壞事變成了好事”。這時,有人敲門,譚鄉長說“請進”,話音未落,門就被推開了,譚鄉長一看進來了兩個人,其中一個人頭上紮著繃帶,腦子裏不由轟的一聲,全身就不自在起來。
“譚鄉長,你說你見義勇為,你認識他嗎?”年長的那人指著頭紮繃帶的人問譚鄉長說。
“我、認識,不、不認識……”譚鄉長突然變得有些結巴。
“那天撞倒我的人是誰呢?我看著麵熟,要是昨天不看電視,我還不知道是你啊!”那個頭紮繃帶的人指著譚鄉長,憤憤地說,“你開車撞了我,一眼也不看就跑了,倒是一條狗救了我,現在你反過來說是你‘見義勇為’,你真是撒謊不用打草稿啊!”
“救你的正是我家的狗,反正……我、我家的狗……都一樣……”譚鄉長好不容易憋出了一句話。
“怎麼一樣呢?你還不如你家的狗。”那個人大聲地說。譚鄉長臉色一陣煞白,不知說什麼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