洌昊沉著氣,一行行看下去,直到看到“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再次北伐,結果又敗,名將楊業在此役中陣亡。”

那是在四年前,洌昊曾經多次向皇上請戰,卻被皇上拒絕了,皇上派了楊業出戰,結果一去不返!

接下來的事情一件比一件令洌昊驚訝萬分,直到他看到了那一行:“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名趙恒,於公元九九七年登基,時年二十九歲,封號真宗,即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腦海裏浮現出數天前與趙恒的談話來,那個時候趙恒說過“梨浠曾經和我說,我會成為皇帝”,那個時候他認為這不過是趙恒想要奪回梨浠的一個借口,可是現在看來……梨浠的預言並不假。

連忙蓋上了手中的書,怎料動作似乎太大力了,突然一塊輕巧的紙從書中掉了出來。那張紙並不厚,上麵依然是那纖細而秀麗的字,隻不過上麵所寫的東西更讓洌昊愣在當場,那是一首詩,詩的題目是——《七夕憶李煜》!

那首詩如此寫道——

已不見,紅日三丈透。

暗香殘,金爐添香獸。

佳人舞止,何來金釵溜?

寂寞瓊殿,地衣隨誰而皺?

濁酒澆愁,何曾複拈花蕊?

別院簫鼓不堪聞,冷清自垂淚。

纖玉慢移奏新聲,君可聞?

瓊窗夢回留殘日,空餘恨。

五更清寒透羅衾,

夢中把酒伊人吟。

醒時怕倚欄。

相憶南國芳春、清秋 ,

卻餘霜愁夢魂中。

金陵城才情,

葬邙山下孤魂。

山河家國已自成空,

恨當年不識幹戈。

哀感往事,對景不排,

沈腰潘鬢,風華已衰。

驚覺往事成空,

才感人生恨愁。

宿命終喪一杯濁酒,

春花秋月此時不重。

七夕日,

銀漢迢迢,隔而不斷天上相聚。

情意綿綿,阻卻未止人間分離。

伊人空瘦淚空流。

君可見?

柳眉堪比新月愁!

一個心愛李煜的女人,最後寫給那位可憐的亡國皇帝的詩。詩的最後如此寫道:“獻給我的皇上,李竇娘筆。”

竇娘?!

把那一頁紙放回了書中,洌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帶著自嘲與無奈。他終於明白自己為何會對梨浠與梨雲那麼執著了,這就是孽緣啊。

十一年前死在他手中的那個美麗的女人,違命侯的一個小妾,她就是李竇娘,這本書無疑就是李竇娘的遺物,而梨浠和梨雲無疑就是違命侯的孩子!

難怪會有如此美貌,難怪以“梨”為姓氏。

當初為何固執地要用“李”作為這座宅子的名字,那不是因為“李”和“梨”的讀音相似,而是因為“李”本來就是他們的姓氏!過去大概因為怕被發現身份,李竇娘才會把那個姓氏改掉的吧。

十一年前,梨雲不過是個三歲的小孩,就算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不奇怪,可是那個時候的梨浠已經五歲了,五歲已經記事了!

如果她知道他不僅殺死了她的弟弟,還殺死了她的母親,把她逼成了流浪的舞娘,不知道會怎麼樣呢?大概是恨不得一刀了殺了他吧……

罷了,現在還不是想這個的時候,如果現在梨浠是被趙恒帶走的話,一旦趙恒知道了梨浠的身份,這個未來的大宋皇帝會允許一個會預言的前朝公主活下去嗎?

洌昊也不敢把這本書繼續放在李府之中,因為滿屋子的屍體總有一天會被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