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守……”山甲臉上一抹,甩出一把淚水汗水雪水,嘶啞地喊了一聲,“弟兄們,小心了!商君回家要平安!”

“將軍放心!商於有商君,打斷骨頭連著筋!”士兵們一片吼叫,齊刷刷分做兩邊擁住了車輪。後邊數十名騎士也全部下馬,用兩根大繩連環拴住馬鐙,再拽住車廂,騎士們牽住戰馬。顯然,這是要連排倒退著下坡。

山甲一甩令旗:“小心!下坡——”

“嗨——喲!下坡了喲!莫打滑喲!”隨著緩慢沉重的號子,篷車倒退著向山坡慢慢滑下。大約用了一個時辰的工夫,在步卒與馬隊的前扛後拉下,篷車方才緩緩地滑下了長長的山坡,湮沒在紛紛揚揚的雪霧中。經過一晝夜奔波馳驅,次日將近正午時分,馬隊終於到達了險峻奇絕的大蟒嶺。

大雪已住,紅日初出,崇山峻嶺間一片潔白晶瑩。

遙遙看去,這大蟒嶺大體上是一片南北走向的山峰,北接桃林高地,東接崤山群峰,南邊數十裏是秦國要塞武關,幾是一條逶迤盤旋的龍蛇,商於人便呼之為大蟒嶺。這片山地雖然不算十分隱秘,但卻是臨近武關、崤山的邊界山地,要出秦國可算得十分便當。商於郡守樗裏疾與商於望族的老族長們秘密計議,決意將商君與白雪的遺骨安葬在這裏;其中深意,是秦國一旦有變,商君遺體便能迅速轉移。

強悍倔強的商於山民們,一直為當初沒有能保護住商君痛悔不已,如今要安葬保護商君遺骨,官民一體萬眾一心,沒有絲毫的猶豫。所有從商於山地走出去闖世事的商於子弟,無論從戎的兵將,還是從政的吏員,都義無反顧地將商君看成了商於大山的“自己人”,商君的歸宿理當屬於商於。做了名臣封地的庶民,將功臣封主看作至高無上的聖賢,這是春秋戰國以來久遠的大義傳統。

自然,更深的根基在於,商君對秦國有無上功勳,對窮困的商於有再造之恩,卻又從來無求於封地絲毫。如此封主,商於人如何不刻骨銘心?上天將商於賜予了商君,就是將商君的危難沉浮托付給了商於子民。商君臨難,商於人若袖手旁觀,天下大義何存?商於人顏麵何存?那個做了前軍副將的山甲,就是昔日商君在櫟陽南市徙木立信時的扛木少年。

正是這個山甲,帶了一百名商於子弟兵從函穀關秘密趕到鹹陽刑場,要在刑場搶屍,發誓將商君遺骨運回商山。與此同時,在鹹陽為官為吏為商的商於人也紛紛走動,秘密聯絡,私相籌錢,打製了堅固的篷車,準備為商君收屍。

在渭水大刑場,商於郡守樗裏疾與商於族長們與這兩股商於“鄉黨”不期而遇,一個眼神,三股力量便湊到了一起,不消片刻,已迅速秘密地計議停當。

行刑即將結束之際,秋雷暴雪驟然降臨。監刑官員們還在手足無措的時刻,商於人以他們特有的精明算計,三方配合,從無數要為商君收屍的力量中捷足先登,搶走了散落在刑場草地的商君屍骨,也搶走了白雪的遺體,幹淨利落得連一根頭發都沒有落下。及至甘龍、杜摯與孟西白們一片驚呼,尋覓商君遺體以“驗明正身”時,商於人的馬隊已經消失在茫茫雪霧之中了。

“郡守……”山甲臉上一抹,甩出一把淚水汗水雪水,嘶啞地喊了一聲,“弟兄們,小心了!商君回家要平安!”

“將軍放心!商於有商君,打斷骨頭連著筋!”士兵們一片吼叫,齊刷刷分做兩邊擁住了車輪。後邊數十名騎士也全部下馬,用兩根大繩連環拴住馬鐙,再拽住車廂,騎士們牽住戰馬。顯然,這是要連排倒退著下坡。

山甲一甩令旗:“小心!下坡——”

“嗨——喲!下坡了喲!莫打滑喲!”隨著緩慢沉重的號子,篷車倒退著向山坡慢慢滑下。大約用了一個時辰的工夫,在步卒與馬隊的前扛後拉下,篷車方才緩緩地滑下了長長的山坡,湮沒在紛紛揚揚的雪霧中。經過一晝夜奔波馳驅,次日將近正午時分,馬隊終於到達了險峻奇絕的大蟒嶺。

大雪已住,紅日初出,崇山峻嶺間一片潔白晶瑩。

遙遙看去,這大蟒嶺大體上是一片南北走向的山峰,北接桃林高地,東接崤山群峰,南邊數十裏是秦國要塞武關,幾是一條逶迤盤旋的龍蛇,商於人便呼之為大蟒嶺。這片山地雖然不算十分隱秘,但卻是臨近武關、崤山的邊界山地,要出秦國可算得十分便當。商於郡守樗裏疾與商於望族的老族長們秘密計議,決意將商君與白雪的遺骨安葬在這裏;其中深意,是秦國一旦有變,商君遺體便能迅速轉移。

強悍倔強的商於山民們,一直為當初沒有能保護住商君痛悔不已,如今要安葬保護商君遺骨,官民一體萬眾一心,沒有絲毫的猶豫。所有從商於山地走出去闖世事的商於子弟,無論從戎的兵將,還是從政的吏員,都義無反顧地將商君看成了商於大山的“自己人”,商君的歸宿理當屬於商於。做了名臣封地的庶民,將功臣封主看作至高無上的聖賢,這是春秋戰國以來久遠的大義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