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雪村的屍體出現在刑部門,又是一陣騷動。
屍體的樣子,實在是有些惡心,除了一張臉能辨別出是慕容雪村外,身上沒一處是完好的,究竟是誰殺的,沒人去探究。
這慕容雪村的案子算是結案了,可慕容家卻是一點反應沒有,既沒人來領屍,也沒人來處理,慕容家關起門來,好像這事跟他們沒關係似的。
這出事的可是他們慕容家的一家之主,是幾位爺的親生父親,最後屍體是下人抬回去的,正經主子一個都沒露麵,慕容家甚至連置喪都是馬虎了事。
是因為不好意思,沒臉辦,還是同樣對慕容雪村的所作所為不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在外人看來,就是怪的很。
九黎接連出事,出事的還是幾大家族,加上新帝突然登基,也算是風波不斷了。
而千裏之外的東離也好不到哪去,據說,接到九黎國書時,東離也是一團亂。
九黎國書一封接一封,口口聲聲囔囔要東離一個交代,東離皇帝拿著國書看的很認真,看完之後打了個長長的哈欠。
“諸位…愛卿,這是政務,你們與太後商議吧,朕乏了,散朝。”說完,當真就起身當著眾臣的麵走出了金鑾殿。
這是一國之君嗎?是任性還是昏庸?東離老臣痛心疾首低下頭去,滿朝文武,從最初的大驚小怪到現在已是習以為常了。
誰不知道,他們東離的皇帝就是個擺設,所以,昏庸也好,任性也罷,都一樣。
可是,之前無論什麼事,關起門來,總還是他們東離自己的事,現在,是關乎兩國邦交的大事,這一旦處理不好,那是要兵戎相見的!
如今四國相安無事,多年未曾動兵,這事非同小可,必須妥善處理才是,細作?安排在九黎的細作,四十多年,那豈不是先皇在位時的事?人家還拿著實證呢,太後,這是軍國大事了,太後畢竟是一介女流啊。
哎!幾位老臣又是一歎。
“諸位大人,既然皇上說讓請示太後,還是請太後出來聽政吧。”商亦君如今官至宰輔,說話自然也是鏗鏘有力。
自從水患一事之後,太後商瑩心愧疚萬分,自請撤簾,不理政務,要諸位大臣盡心輔佐皇帝。
東離朝堂終於是一君問政了,雖然隻是表麵,可好歹總算是正常了,這再把太後請出來聽政,不是等於又要讓太後掌東離朝局大權?後宮幹涉朝政,始終不是什麼好事,幾位老臣默不作聲,請神容易送神難。
商亦君心裏發笑,這些老家夥,他們以為不哼聲就能改變事實了?
“既然諸位不開口,那本官也不便說什麼,這國書如何回複,你們看著辦吧。”說著就要走。
“商相,你是一國宰輔,此事事關重大,你不可不管啊。”立刻就有臣子上前圓說。
附和的隨之跟上,“正是,正是,諸位大人,相爺說的在理,既皇上拿不出主意,咱們還是請太後出來做主吧。”
商亦君一臉為難,視線落在幾位老臣身上,老迂腐,如今的朝堂,可是商家的朝堂,就憑他們幾個,能成什麼事?
若不是太後攔著,哪裏還有他們站在這的份,早就看他們不順眼了,不識時務,再過不久,等雲兒登基,這東離都是他們商家的了。
幾位老臣心中一片死灰,對東離朝堂對皇上已經失望透頂了,罷了,這事,總還是要有個了解,隻能忍氣點頭。
後宮鳳儀宮內,聽的朝堂上的動靜,商瑩心正在喂食鸚鵡,揮袖一甩,食盒打翻在地。
“國書?什麼時候來的?為何兩封國書先後到的,今天才一起拿出來?”
老宮女央金揮手將宮人都打發了,彎身撿起地上的食盒,“第一封國書到的時候就呈給皇上了,皇上給忘了…壓在一堆公文中,也沒想起來!直到這第二封國書到來,這才…”
“混賬!龍椅上的糊塗,那些站在朝堂上的也跟著糊塗了?若非要事,兩國之間,豈會輕傳國書?打聽清楚沒,國書上說什麼了?”顯然是沒心思喂鳥了。
說是退居後宮,從此不問政務,可朝堂上,有哪一件事沒經過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