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走入哈佛大學的平凡孩子——王崴(2)(1 / 2)

有空的時候,宋文琳總會問王崴聽到了什麼新鮮的故事,並假裝對故事的內容一無所知,讓兒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給她聽。這時候王崴會非常興奮、激動,而且也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他覺得居然還有自己知道而媽媽不知道的故事,於是就繪聲繪色、手舞足蹈地把故事講給媽媽聽,甚至會創造性地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媽媽聽故事、王崴講故事”的習慣保持了許多年,讓王崴獲益匪淺。它不但擴大了王崴的閱讀量和知識麵,還提高了王崴的口頭表達能力,更激發並造就了王崴對事物的獨到見解。王崴不僅在家裏愛講故事,還經常在幼兒園裏給小朋友講故事,並獲得了“故事大王”的雅號。宋文琳說,王崴上一年級的時候特別調皮,剛開始班主任感到奇怪,為什麼連幼兒園孩子都知道的規矩王崴卻不知道,王崴不懂得發言之前要舉手,不能堅持抬頭挺胸上完一節課。但班主任很快發現了王崴愛講故事,於是每節課總是擠出五分鍾讓王崴上講台講故事給大家聽。

久而久之,王崴養成了愛發言、上台演講不膽怯且觀眾越多越來勁的習慣。上台講故事,鍛煉了他的表達能力,也讓他變得遵守規矩了。通過講故事獲得的鍛煉,使王崴日後到美國,在陌生國度裏快速適應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美國孩子大多數性格外向,而大多數亞裔孩子比較靦腆,不愛說話,不善言談。王崴通過講故事鍛煉出了自信、開朗、大方的性格,在學校裏很快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和喜愛。雖然王崴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但是父母教子有方,通過觀察和培養他的興趣,鼓勵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培養了他的自信心、口頭表達能力和開朗大方的性格,為他日後的生活和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作為父母,要順應孩子的興趣變化,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這樣可以較好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從而容易變成一個樂觀、開朗、自信、活潑的人。

◆尊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人們看來,王崴無疑是成功的。那麼,在王崴成長的過程中哪些因素對他的成功起到了催化作用?對此宋文琳表示,尊重孩子的選擇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在宋文琳的記憶中,有些事情令她印象深刻。

比如,小時候王崴沒興趣彈琴,父母也沒有強迫他去學琴。在王崴所住的那棟樓裏,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的孩子都在學習電子琴。每當夜幕降臨或是周末,總能聽到此起彼伏的琴聲,王崴的父母聽到後也不由得心動了,想動員王崴學習電子琴。但每次他們和王崴提及此事,小家夥的腦袋便搖得像撥浪鼓,說他不喜歡彈琴。有一次,一位鋼琴老師去鄰居家教課時路過王崴家,無意中見到王崴手指長長的雙手,老師認為這是學琴的好條件,不學實在可惜。父母得知這一信息後,再次心動了,於是借來一台電子琴,讓王崴試著彈彈。沒想到王崴一看到琴就大哭起來,說他不想學琴,討厭彈琴。看著兒子傷心的樣子,父母心軟了,心想學琴又不是學校要求的必修課,何必讓孩子這麼痛苦呢?於是再也不提學琴的事情了。到美國後,父母發現王崴是華人孩子中極少數不會彈琴的,不過王崴一點兒都不在意。他常說:“我就想不通,為什麼大家沒有同樣的興趣卻要去學同樣的東西,既然不喜歡,為什麼要去做呢?”

也許就從這麼一件小事開始,王崴養成了凡事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的個性。王崴上高中後不久,很多孩子都積極報名參加英特爾獎項的課題組研究,但是王崴並沒有報名。他的理由還是一樣:不願意一窩蜂、隨大流,不想為了得獎而去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對此父母沒有提出過任何異議,他們完全尊重孩子的選擇。還有一次,王崴放棄了參加美國各界名人和優秀高中畢業生聚會的機會,選擇參加高中畢業舞會。對此父母雖然表明了他們的不同看法,但最後還是尊重王崴的選擇。在王崴的成長曆程中,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麵對孩子獨立做出的選擇,王崴的父母從來不會以父母的權威命令孩子怎麼做,他們會像朋友一樣,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並提出一些建議供孩子參考。不管王崴最終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父母都會表示尊重。

在王崴的父母看來,天底下的父母疼愛孩子有多種方式:為了孩子的將來,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但是對他發展有幫助的事情,這是一種愛;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尊重孩子的決定和選擇,讓孩子自由成長,這也是一種愛。隻不過,他們覺得後一種愛是最不計功利的,也是最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有不少父母在物質上盡可能滿足孩子,在生活上百般嗬護孩子,卻忘了尊重孩子的選擇。其實,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選擇,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把孩子當作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站在朋友的立場上客觀看待孩子的選擇,有助於增強孩子的主見以及獨立麵對問題時的勇氣和自信。因此,明智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讓孩子去自由探索周圍的世界,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