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對於羅昭雲的變故,有些惋惜,有些難過,但並沒有到傷心痛絕的地步,何況隻是下落不明,並沒有確定死亡,所以,吩咐武侯府將、大理寺聯合查辦此事。
虞世基、封德彝、裴蘊等人,心中各懷鬼胎,對於羅昭雲的遭遇不測,暗暗稱快,雖然他們跟羅昭雲暫時沒有直接衝突,但是多少也知道羅昭雲的為人,剛正不阿,少年得誌,這種人品不錯,但是很難跟他們為伍,根本不是一路子人,所以,很擔心羅昭雲的官職和爵位越來越大,越來越受寵之後,變成另一個楊素,分走他們的權勢,對他們進行打壓。
這是身在廟堂之中的一種擔憂,可以說,他們的預感很準,羅昭雲的確不屑於跟他們為伍,平時也沒有什麼交往,甚至羅昭雲有事,他們還有跟隨宇文述後麵踩一腳,這個政治的立場一旦選擇了,就產生了對立關係。
魚成都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也暗自高興,他雖然武功比羅昭雲高,但是後者的潛力很大,在逐漸縮短差距,他雖然是禁衛軍的大將軍,但是沒有領兵打仗的經驗,權力有限,隻限於包圍皇宮和殿宇,無法調動大軍出征,所以,很是嫉妒羅昭雲的一切。
再加上他入贅了宇文家族,成為宇文述的乘龍快婿後,他的利益跟宇文門閥息息相關,而宇文述、宇文化及等人,都跟羅昭雲是死對頭,欲致對方死地而後快,所以,他跟羅昭雲之間,肯定也是敵對關係。
這些寵臣中,蘇威對羅昭雲的遇害感到一絲沉重,他年事已高,這幾年看到大隋虧空,各種大項目,使得上千萬百姓疲於勞役,光建造一個洛陽城,大部分皇宮木椽、梁木等,都是從江西一帶砍伐、運輸,上百斤的木材,發動了南方上百萬人運送,一路到洛陽,耗費了太多民力。
開鑿運河、修築官道等,同樣調動了太多勞役壯丁,使百姓流連失所,無法留在家鄉耕作,百姓這幾年貧瘠下來,客死他鄉,作亂眾多,如果是剛開始隻是占山為王,幾百人的盜匪,這兩年卻越聚越多,有的發展數萬人,接近十萬人,烽煙遍地,盛世已經一片狼藉了。
如果有羅昭雲這樣的統帥,無疑可以鎮壓叛亂,對許多盜匪起兵起到威懾作用,所以,蘇威關心大隋命運,自然不希望羅昭雲出事。
裴矩此時也有些惋惜,他對羅昭雲這個人很看重,人品更是相中,曾想在裴家內,找一個年紀相當的大家閨秀,許配給羅昭雲,可是被羅老爺子推脫了,因為如意公主對他有想法,可能要做駙馬,裴世矩這才打消了聯姻的念頭。
裴矩、長孫晟等人,都是大隋文臣中很有風骨和能力的,雖然有時候,也會因為朝中利益,有所結黨,這是沒有辦法的事,身在門閥中,就需要以門閥利益為重,否則,很容易被其它門閥吞並掉,但是他們卻有真才實學,所以,對羅昭雲這種實幹型軍事人才,很是敬佩。
這些大臣們心中各有想法,眼神悄悄掃向自己的政治盟友,有悄然點頭的,也有微微搖頭的,行色各異。
虞世基道:“陛下,既然羅將軍不在遼東城,一旦被高句麗人知曉,恐怕會奪城,不如撤回兵力,暫時在燕郡、漁陽一帶駐紮吧。”
右光祿大夫兼兵部侍郎的裴矩,站出來道:“不可,遼東城好不容易拿下,耗費了太多兵力,目前吐穀渾這效果,經曆兩次大戰後,早就貧瘠不堪,沒有能力攻克遼東堅城,我軍應該固守,從此收回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