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即將到來,大華的改革仍在進行中,朝廷機構有效地運作起來,三省六部以及文武百官各行其責,地方政務、軍方整編、官員升調、安置流民、賦稅征收、招募新軍、監察機構都在有條不紊地實施和組建。
與此同時,改版後的《關中周報》,以及首印的《大華學刊》也誕生了。
羅昭雲仔細翻閱這份朝廷權威性報紙,分有七八個版塊,大部分按照現代報紙的樣式和版麵,分有若幹專欄,新聞標題、特別報道、百姓生活、國家大事等,緊緊圍繞朝廷中央周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宣傳關中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大華國君的事跡和功績進行誇大宣傳。
同時把各地政績,改革後取得的進展,以及中原地區百姓如何勞苦艱辛,邊疆的敏感問題都有選擇地報道出來,導向群眾的思想。
“非常好!”羅昭雲看著報紙上的標題,大笑不止,上麵寫著的不是關中大豐收,無一百姓被餓死,就是清減賦稅、安置流民等等,簡直就是翻版的人民日報啊!
羅昭雲笑畢,對著禦史台內史道:“傳本王口諭,命新設的翰林院大量印刷,明日全關中城印刷發行,另外告訴翰林院的,可以在報紙上做些廣告,為朝廷的一些作坊做宣傳,生意更加火爆。”
“陛下英明!”內史官一臉恭維拍著馬屁。
羅昭雲放下報紙,拿起了第一期太學院的學術刊物,上麵有理學、算學、力學、醫理等各方麵的知識,改變士子們完全苦讀死書,隻會做詩賦的導向,把一些小知識,小科普印在了學刊上,都是些表麵的道理,卻句句驚世駭俗,如世間存在萬有引力,世人生活的空間不是天圓地方等等,逐漸改變世人的思想。
審核過後,交由禦史出宮傳聖諭,準備印刷發行。
兩日後《關中周報》和《大華學刊》果真在王城市麵上銷售流通起來,關中王城內各大顯赫家族、各行各業的商賈富貴和百姓佃農、酒肆茶坊、客棧車行等等三教九流人都在忙著購買周報,價格隻有一貫錢,而學刊卻較貴一些,畢竟能有興趣讀學術的人,也非是普通百姓家,要價在一兩銀子。
“我大華重新安置的流民竟達上百萬眾……”
“呀,函穀關以及被我軍控製勞苦,防止中原亂軍入關中!”
“喔,河西走廊重啟,元宵節時候,胡族商人即將大舉前來長安貿易!”
“還不止啊,。”
“那李唐,效仿劉武周,要稱臣突厥,其心可誅!”
一時間大城小巷,客棧、酒肆、青樓、商舍、作坊、豪門貴族……各個階層都在爭相購買報紙,了解著關中發生的大事,以及天下局勢。
.........
這一日,羅昭雲親自接見了一位老將軍,張鎮周。
這位老將軍本是隋朝官吏,年輕時候任武將,參與過平陳戰爭,後來大隋到了太平盛世,他被任命了刺史,在地方政績突出,非常善於安民,清正廉潔。
這位年過花甲的老將軍,軍、政都精擅,若是放任在長安城卸甲歸田,閑居下來就太浪費了。
張鎮周自己不願意再領兵出戰了,因為本已經卸任多年,被李淵降尊請他出山,結果兵敗投降,感覺是自己晚節不保,有些恥辱,於是,自覺無臉麵再出來。
但是,大華皇帝盛邀,他托辭兩次後,第三次使節上門,他隻能硬著頭皮來到皇宮麵聖了。
因為再不出來,他的家人都擔驚受怕得不行,得罪皇帝陛下,很可能被滿門抄斬,即便皇帝仁厚,不做計較,但他的族人想要進入仕途,也會千難萬難,所以,張鎮周在全家人的勸解下,終於還是入宮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