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孩子扮演病人

【心理困擾】

為什麼女孩總是鬧胃病?

剛剛落座心理谘詢室,來訪的家長朋友就急切地開始訴苦:

我們女兒剛剛5歲就總是鬧胃病。奇怪的是,她鬧胃病似乎還有規律,經常是每天吃過早飯,吃過午飯,就開始胃口不好。我們帶孩子去看醫生,也沒有檢查出來什麼,開了一些藥,也不管事,到時候她還是鬧。

孩子就要上一年級了。孩子的父親和我,幾經努力才定居在這個大城市。為了教育孩子上學後要知道努力,孩子爸爸經常說,我和你媽媽上學的時候總是100分,等你上學了也要拿100分。沒想到,眼看暑假過後就要開學了,孩子卻怕上學了。那天不記得是因為什麼了,孩子還說:開學後我不上學了,我還去幼兒園……

這不,過兩天就該上學了,可孩子的胃病更嚴重了。您說,孩子這是怎麼回事,我們怎麼辦?

【心理解析】

潛意識裏的扮演病人

孩子的胃病是怎麼回事呢?就介紹的情況看,孩子不是有什麼胃病,而是有了心病,是心病跑到了身體上。在心理學上這叫做軀體化現象,說的就是心理壓力大到難以麵對的時候,就會出現身體上的一些症狀。這樣的心病總容易跑到腸胃、心髒、腦子上去。

很顯然,由於孩子父母對孩子考100分理念的灌輸,上學成了孩子心中很大的壓力,因此怕去學校。可又知道到時候不上學是說不過去的。怎麼辦?疏解心理壓力總要找一個出口,於是,胃口鬧病了,甚至更重了,於是,怕上學甚至不去上學,就順理成章了,自己也就心安理得,內心也就不再感到痛苦了。不過,這不是故意裝病,是潛意識裏的“扮演病人”。我們人的許多活動是受潛意識左右的。

一個還沒在上學的孩子,對學習就有這樣的壓力,怪誰?當然不能排除社會的影響,但肯定有家庭的責任。可以推測孩子父母是誌存高遠的人,這從孩子父母“幾經努力”的發展,和“總是100分”的說法,可見一斑。這似乎是好事,但過頭了就是壞事了。這樣的心態會從兩個方麵影響孩子:一是耳濡目染讓孩子自我期望過高,二是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於是,在本來應該快樂的童年時光裏,孩子就對學習有了那麼大的心理壓力,就開始扮演病人了。

【心理對策】

愛孩子不要附加條件

上麵的問題搞清了,辦法也就有了。

第一,不要再帶著孩子跑醫院,盲目吃藥。

也就是說,不要再拿孩子當病人了。這樣,也有助於孩子以積極的心態麵對心理壓力,而不是遇到壓力再逃避到“病”裏。孩子一旦不再扮演病人,也就比較容易麵對現實的問題了。

第二,家長趕緊調整自己的心態。

這也是最關鍵的。其實,麵對一個學前的孩子,何必早早的就用分數給她製造壓力?孩子的童年應該是輕鬆快樂的,孩子不該在壓力下開始學習生活。父母調整好了對生活的心態,同時也就調整了對孩子的期望值。一旦對生活有了平和的心態,就會發自內心地愛孩子,而不要附加什麼“考多少分”的條件。這不是對孩子不抱希望,而是讓孩子輕裝前進,孩子會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