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應該采用什麼方法來達到開放心靈和思維的目的呢?
要保證心靈和思維的開放性,有三點是需要我們把握的:首先,不要先入為主的認定,跳出預設立場,客觀地看待事情。其次,牢記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話——“生活是一棵長滿可能性的樹”。最後,當你腦中出現“肯定”、“絕對”等字眼的時候,想想有沒有完全相反的可能性。
放下:大解脫才有大超越。
輕裝才有利於急行軍,那些妨礙我們發展的東西,都應該丟棄。開放的心靈為空杯心態奠定了基礎,但是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往前走,也就是放下。放下指的是,隻要是束縛和阻礙自己發展,使自己步履沉重的包袱都要義無反顧地拋棄,包括地位、金錢、麵子以及仇恨等。
放下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痛苦,因為,你必須要放棄的東西很可能是你最難以割舍的東西,比如:金錢、權利等,這要求我們具有寬容、豁達、勇敢等品質。對一個強大的心靈而言,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
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很有可能無限期連任總統的情況下,毅然放下了權利和光環,主動卸任,從而使美國基本保留了總統不超過兩任,每任不超過四年的傳統,保證了民主政治的實施。
南非黑人領袖、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納爾遜·曼德拉為了追求民族的平等,為黑人爭取應有的權力,被囚禁27年之久。在出獄的當天,他說了這麼一句讓人欽佩的話:“在我走出囚室、邁出監獄大門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
“留在身後”就是一種放下。從此,不再因過往的痛苦而流淚,不再因曾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怨恨,隻是朝著自己夢想的方向前進,再前進。
常聽僧人口中念叨著:“看破、放下。”看破是基礎,看破了,自然就放下了。僧人的鞋子都有3個洞,這便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要看得破。台灣著名的證嚴法師曾說:“前腳走,後腳放。”真是再正確不過。人生苦短,一味拖泥帶水,不願空自己、活在當下,我們就不可能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做前方更有意義的事情,就不可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重生:“無相”是為了“妙有”
鳳凰涅槃是為了重生,為了獲得更強大的生命。修禪的人都會經曆這樣一個過程:從“真空無相”到“真空妙有”。“無相”不是最終目的,是為了“妙有”。就如同,我們不是為了空杯而空杯,是因為倒空自己以後,我們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輝煌,所以我們才“空杯”。“倒空”自己之後,更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過去的失敗不會讓今天的你退縮、怯懦,過去的成功也不會讓今天的你目空一切,始終懷著希望、信念、學習的心態去工作,去生活。情商的修煉是一種對自我的超越,而將心態歸零是自我超越的前提。
重生的過程是艱難的,就如同鳳凰浴火一般。但對於一個真正想要不斷超越自我的人來說,卻是最值得期待和努力的!當歸零成為一種常態,一種延續,一種時刻要做的事情時,人生的成功和全麵超越也就唾手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