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1 / 3)

是說明了皇帝文成武德,和當封禪泰山,昭告天下,溝通上蒼,以告太平。皇帝意動,群臣皆叩首相和此言,唯晉王及數人慢了幾步,尷尬一番後也跪地相請。帝心大悅,定十月為期而行。

“世人皆以您為皇儲,不料……這難道是天意嗎。”晉王的幕僚歎惋不已。

“皇兄讓我承擔重任,我自然願為皇兄分憂;不然,我倒是更想要縱情山水,享紅袖添香之樂呢。”

“殿下要真是這麼想的,那當初又何必三顧尋我而來呢?”

謝羽生笑而不語,隻是投了眼神到牆壁懸掛的兩張畫卷上。

一邊執劍而笑者,分明是懸賞榜中人;另一邊泰山巍峨,日出東海,霞光似萬千劍芒,無情地穿透薄霧浮雲。

他的眼神在前者上眷戀低回,最終停在後者那一輪新日之上。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十五章

十月。

封禪的車隊連綿數百裏,浩浩蕩蕩地駛向泰山。

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外邦使節、扈從仆役,雲集於山下。祭祀的台子以五色土石堆砌,五穀植於其上,五行劃分屬區,飾以周天二十八宿圍繞紫薇的星圖,場麵十分隆重又浩大。

就連未滿周歲的皇長子也被宮中仆役抱著遞給了文武官員之首的丞相與太尉,誠惶誠恐地擁了請上台去,共享天詔祥瑞的榮光。

這本該是一件極大的盛事。

顧知還萬萬沒有想到,皇帝是怎麼會突然跑出他那戒備森嚴的皇宮,來到泰山封禪的。

更令他驚訝的是,少數激進派的武林人,竟然策劃趁此時機行刺。

以他們那錯漏百出的謀劃,能成事就有鬼了。

偏偏,他們還真的混進扈從之中,距離成功似乎隻有一步之遙了。

怎麼會呢?皇帝難道不知道不少江湖人恨他入骨,還遊蕩在各地尋找報複之機嗎?他是對自己的守衛如此有自信麼?

那就太……天真了吧。

他這般想著,冷靜地組裝著手中弓弩。這把弩箭弓身長四尺有餘,需要用腳踏弓幹,肩膀拉拽,運起內力方可上滿弦。青銅精鋼做的零件配上上等的烏木皮筋纏繞的弓身,是野外伏擊暗殺時最可怕的凶器。

洪承山莊因為這種武器而被剿滅,倒也算不上太冤枉。

他在這些日子裏偽裝成小仆從於邊緣冷眼旁觀,那些刺客們被有意無意地安置在準備祭品的隊伍中,這倒是個好位置。

他幻想了一下幾名江湖人抬著作為犧牲的公牛上了祭台,彎身起身的一瞬間便從牛腹中取了長劍巨斧,揮向正虔誠拜祭蒼天的皇帝的情形,不由微笑。

這個景象怎麼這麼眼熟?是了,公子喜歡讓他讀的《刺客列傳》中,專諸便是這般捧了煎煮得噴香誘人的大魚上前去,自爛熟的魚肉中抓起魚腸劍,一把刺向……

他悚然而驚,停下了聯想。

再次觀察起來。

如果,這些智計堪憂、暗殺毫不專業、武藝卻足夠高強的江湖人能順利混到此處,並非天運庇佑,而是有人故意而為呢?那麼,是誰竟手眼通天到這種地步?

他看向那些隊列嚴謹的衛兵,再念及隱在暗處默默守候的影衛們。

心中有了一個可怕的猜想。

北方的十月本已是萬物蕭索的晚秋,泰山也到了枯水期,不少小溪流都已幹涸。然而鬆柏長青,落葉的楓槭銀杏則有著斑斕色彩,整座山豔麗無匹,又自有巍峨堅毅態度,甚為迷人。

顧知還選擇的藏人位置相當絕佳,在一個古樹山石相互搭掩而成的角落,可以清晰地看到祭祀的土台——這種地方居然沒有被徹查銷毀,似乎也側麵映證了他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