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3 / 3)

顧知歌合握寶劍的左手突然挾著指刃削向顧知還的右手,後者則是毫不遲疑地左手自下滑過,仿佛要去擋那短刃——但他並未如此。

血花濺起。

顧知還右手齊根掉了兩個指頭,而他左手的利刺深深埋入顧知還的小腹,攪動一番後方才拔出,他在對方還手前足尖點地疾退開去。 ‖思‖兔‖網‖

勝負已分。

“被自己的胃液腐蝕掉五髒六腑,痛苦而緩慢地死去,感覺如何?”顧知還問道,不待回答,又繼續說著,“死士從始至終所有的隻有自己的身體,為達目標犧牲部分,很是值得。我從洪承山莊脫身掉了兩個腳趾,從公子這裏脫身斷了兩根手指,倒是挺對稱的。”

他用鮮血淋漓的右手探入懷中,摸出一隻玉匣,扔到顧知歌腳下。

“趁你還有最後大半個時辰的命好活,把這個帶給你主人吧,要是腳步慢了,衰敗在半路上,再找這藥可就難了,盡你作為奴仆的職守,速速離開吧。”他瀟灑地收了武器,便要離去。

“你……為什麼……”顧知歌不善言辭,聽者卻懂了他的意思。

“他不是我的主人,我也不是他的奴仆。他若是真心想救皇帝,我給他的避毒丹用沸水衝開,飲下便可解箭矢之毒。你猜公子會怎麼選擇呢?公子待我以誠,我自當為闔閭之專諸,嚴仲子之聶政。不過外人自是不知此節,史書上,大概還會把我為出身的洪承山莊報仇雪恨之事記載下來,化為智伯知遇豫讓一般的美談吧,哈哈哈哈。”

顧知還行得遠了。

顧知歌捂住腹部傷口,拾起玉匣,飛身往回趕去。

數日後,皇帝終於駕崩,從遇襲開始他就沒有醒過來。

晉王發兵遍索周圍數百裏,得十六名江湖刺客,盡皆斬首泰山之下,祭台盡為赤色。當初首先上書勸說皇帝封禪的大臣也被以與刺客勾結的罪名削去官職,發落入獄。

是年冬,群臣以國賴長君、皇長子母家出身卑微等諸多理由,懇請晉王繼承大典。晉王推辭再三,終於登上皇位,次年改元長樂,後世稱之為燕宣帝,開啟了長達四十餘年的盛世。

顧知還之名,以一劍刺柔然可汗於馬下,一箭絕燕太宗於祭台上的赫赫凶名,就此列入史書之中,成為絕世刺客之稱。

有人說後來被抓捕擊殺的刺客便中有他,臨終前大笑為原主報仇雪恨,一慰千萬軍烈亡魂,死亦無悔;有人說他一擊得手飄然而去,萬軍也奈何不得,武功早已出神入化,最後悟道仙去。

然而傳說,終歸隻是傳說罷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尾聲

宣帝繼位十三年後,本就因為中原流亡的俠客們而多了百餘新立門派的西北,再添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門派。

定址天山之下,門派號為蒼門。

門主是個中年男子,自稱姓蒼,常年戴著雙鐵手套,武藝並不算十二萬分的高強,卻能屢屢擊退上門挑事的人,在各方勢力盤牙交錯的西域紮下根來。

門中弟子全是十多二十歲的少年少女,從麵容體貌上看,一個西域的也沒有,全是中原江南一帶的人。

他們雖是同門,武功卻各不相同,花樣百出,令人嘖嘖稱奇,暗中猜測這門派怕是來曆不淺,頗有故事。

宣帝慢慢讀完西北傳來的暗信,歎口氣。

這人十多年來行跡不定,縱使暗哨遍布天下,依然難掌其蹤影。

而以天山之遠,帝王之尊,要擒得一人歸來,極易,卻又極難。

他將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