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正確說“不”,讓拒絕問心無愧(1 / 2)

“不”雖然是一個單字,但它也代表一個完整的句子。隻要說出來就可以表達清楚你的意思,但是如果你感覺說“不”可能會引發一些爭議,那麼使用蘭格推薦的以下兩種說法,你就會在不傷害人際關係的同時,增強自我影響力。

(1)學會利用“反互惠原則”

在心理策略中有一條“互惠原則”,即如果別人幫助了我們,我們往往會想要回報,以此來形成平衡的人際關係,否則會產生虧欠他人的感覺。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普遍性原則,一旦他人給予了我們什麼東西(比如時間、禮物、信息等),我們就會感覺虧欠了對方。也恰恰是因為如此,在買東西的時候,如果銷售人員一直非常禮貌地向你進行介紹的話,很多人都會感覺“不買些東西過意不去”——能以某種方式回報對方,我們的心裏就會好受很多。

鑒於這一原則的普遍性,當你拒絕對方以後,立即請對方幫你一個忙,但這個忙必須是他多半不會幫的。這樣一來,當他回絕你時,你的“情感欠債”便可以還清了。

比如,有朋友打電話問你:“我今天能不能借你的車?”

你可以告訴他:“不好意思,我今天也要用車。對了,我有件事情正好要拜托你,下周我要出遠門,可以將我的小狗請你照顧嗎?”

在這種對話中,就輪到對方向你說不好意思了,然後對方會再解釋一番,為什麼他無法幫你的忙。而在拒絕了你以後,對方便會很難再繼續請你幫他的忙,因為那樣太尷尬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你要確保你請對方做的事情,對方不會同意,否則若你提出了一個無理的要求,而對方卻同意做了,你給對方幫助也就是應該的了。

(2)善於利用“因為”

布蘭克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因為”二字擁有著驚人的威力。在插隊複印文件的實驗中,布蘭克的同事問道:“不好意思,我可以先用複印機嗎?”在這種情況下,大約有1br3的人同意了。

但是,當對方換一個說法以後,幾乎每個人都會同意:“不好意思,我可以先用複印機嗎?我的主管要求我立即拿給他。”這句話雖然與排隊等候的人沒有任何關係,但它非常有效。

這是由於“因為”二字會喚起我們潛意識中的同意,人們會自動地給它加上一個合理的理由——布蘭克教授認為,所有詞語在我們的腦海中都會產生自動的反應,而“因為”這一詞語會讓我們假定它是有道理的,因此我們會在當下懶得想那麼多。

所以,當你說“不”的時候,不如直接開口說,再加上“因為”二字,接下來再請對方幫你一個忙,這樣就不會讓雙方關係陷入不快。

“有求必應”並不會幫助你增加影響力,相反,當一個“有求必應”的人突然無法回應他人的請求時,反而會大大降低自我影響力。因此,學會正確地說“不”,你才能夠更好地以真實的自己立足於人際交流之中。

“不”雖然是一個單字,但它也代表一個完整的句子。隻要說出來就可以表達清楚你的意思,但是如果你感覺說“不”可能會引發一些爭議,那麼使用蘭格推薦的以下兩種說法,你就會在不傷害人際關係的同時,增強自我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