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親愛的“變態”
《變態心理學3》是《變態心理學》係列讀本的第三部。不知不覺間,我們的“變態之旅”越發引人深思,不知道這一路過來,親愛的讀者是否和筆者一樣,收獲頗豐呢?如果你從第一部讀到第二部,認識了“小變態”,接著結識了“大變態”,不如翻看這第三部,認識一下“變態終極版”吧。
筆者是個非常討厭重複的家夥,因此,這一本《變態心理學3》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如果說,前兩部尚停留在心理障礙的階段,這一部已經升級到精神障礙的等級。從解讀大家對“變態心理”的理解開始,逐步走入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的世界,涉及病因、發作症狀、治療及康複護理這一完整的過程,和之前單單介紹症狀相比,讀者能夠更全麵地看到一種疾病從發生到治愈的過程。
精神分裂症是最嚴重的精神疾病,心理谘詢師並沒有能力處理這類病症,但是需要能夠鑒別,以便及時轉診。通常意義上的“精神病人”指的多是精神分裂症,由於病症複雜,精神分裂症又可分為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等幾個亞型,筆者分別介紹這些亞型,目的並非讓讀者能夠區分而是僅作了解,因此介紹得淺顯易懂。讀者隻需形成一個觀念:所謂精神病人,並非全都是開口便罵人,抬手就打人的“武瘋子”,如同人有不同的個性,每一個精神病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此外,筆者分別設立了意誌行為障礙、智力障礙、老年期障礙三個章節,並對犯罪心理做了簡單的介紹,包括因反社會人格障礙而犯罪的殺人犯,因大腦受損犯罪的槍擊犯,因內心快感而偷東西的盜賊——任何以傷害他人為目的的犯罪都是不可饒恕的,但是,如果你知道有些罪犯身兼暴徒和病人兩個身份,會不會對其命運投以更大的憐憫之心呢?
最後兩個章節包含了筆者部分的社會關懷,涉及了變態心理的研究現狀、精神病人的處境、醫療係統對病人隱私的漠視,還有因為各種原因“被精神病”的受害者。當我們從網絡、報紙上看到新聞時,更多人是罵兩句娘然後繼續圍觀,而鮮有人采取行動,為這些不平事做點什麼。要知道,當類似事件發生在你身上時,你將承受相同的待遇。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以及所生活的社會是許多人共同努力創造出來的,坐等它越變越好隻會事與願違。
說回這本《變態心理學3》,繼承前兩本的傳統,每一章後都設置了心理學公開課、推薦書籍和相關影片資料。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搜索關鍵詞,尋找你自己的偏好——撇開先入為主的眼光,所見便是自己的獨立思考。若是某一本書,某一個課程,某一部電影引你進入另一個心理學世界,筆者會暗自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