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看情況,再多問一個問題也無益,鄒醫生帶著承業走出谘詢室,把承業的妻子叫到了辦公室。
“我開門見山,你有個心理準備。”鄒醫生向來不會繞圈子說話,對於病人的情況,他也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家屬:“郝先生現在的狀況不太理想,他有被害妄想、誇大妄想、鍾情妄想的症狀,出現幻覺,主要是幻聽,而且對時間無自知力。”
“鄒醫生,您能說得通俗一點嗎,那什麼妄想,什麼妄想,我聽不太懂。”
“這個我一會兒慢慢跟你分析,總之呢,我懷疑是——精神病性障礙,也就是精神病。”鄒醫生話音未落,承業妻子哇地一聲哭了出來,“精神病?醫生您看錯了吧,我老公前陣子還好好的呢……”
“為了進一步確認,我會安排一次心理測驗,確切的診斷下個星期會出來。”
“那醫生,精神病能治好嗎?”
“這個,精神疾病已經超出了我的診療範圍,需要精神科醫師的意見,不過,請做好心理準備。”
接待來訪者,會談,測驗,綜合信息,給出診斷。可以說,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最後的診斷環節得出一個準確、詳細的結論。不過,診斷過程並不輕鬆。把橫向的交談觀察和縱向的病史回顧綜合起來,全麵地掌握來訪者的精神狀態,然後將其歸納到精神障礙診斷標準的一個類別當中。
診斷係統並非沒有局限,如有的病症複雜,谘詢師也好,醫師也好,並不能馬上確診,有的醫生難免有標簽化的傾向,以某一典型特征認定病症類型。再專業的醫生都有失誤、犯錯的時候,畢竟他也是人,也有人的主觀傾向,尤其當病症模棱兩可時,不同醫生的意見也不盡相同,如同樣的症狀,有人認為是神經衰弱,有人認為是焦慮症。如果來訪者與醫生的人生經曆截然不同,根據自身經驗進行判斷的醫生傾向於做出異常的診斷。
診斷之後,便是治療過程。這裏首先界定下谘詢師的病人(來訪者)和精神科醫生的病人。簡單來說,心理谘詢師接待精神正常的人群,即在生活中遇到許多問題,婚姻家庭問題,社會適應問題,情緒問題等,心理谘詢師從專業的角度提供服務,幫助來訪者度過人生中的痛苦階段。
因為遭遇心理創傷,內心困惑,長期處在心理衝突中,失去心理平衡的人也是心理谘詢師的接待對象。這類人精神狀況良好,但是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甚至達到了神經症的程度,這時,谘詢師可以提供心理健康谘詢。
個別心理谘詢師會接觸到精神病人——處在康複期的精神病人。心理谘詢的目的是幫助病人恢複社會功能,防止複發。如今,精神病的治療通常是藥物治療配合心理治療,但是後者要在嚴格限製的條件下進行,必要時與精神科醫生協同工作。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看情況,再多問一個問題也無益,鄒醫生帶著承業走出谘詢室,把承業的妻子叫到了辦公室。
“我開門見山,你有個心理準備。”鄒醫生向來不會繞圈子說話,對於病人的情況,他也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家屬:“郝先生現在的狀況不太理想,他有被害妄想、誇大妄想、鍾情妄想的症狀,出現幻覺,主要是幻聽,而且對時間無自知力。”
“鄒醫生,您能說得通俗一點嗎,那什麼妄想,什麼妄想,我聽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