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康熙帝揮淚廢太子 汪紳士接駕失弱女(2 / 3)

自從此雷厲風行之後,滿朝官員都絕口不敢說立太子的事,便是聖祖自己,也不再立太子。後來還是皇後覷著皇帝略略平了氣,便勸著說道:“簡立儲君,是國家一件大事。如今陛下皇子眾多,不得不預立太子,免得將來的變亂。”皇帝聽了皇後的話,倒也說得不錯。便和皇後商量,究竟立誰妥當?皇後說:“皇十四子胤禵,生性慈厚,堪為儲君。”這句話,卻深合聖祖的意思。但是皇十四子年紀尚小,這時倘然把聖旨宣布出去,又怕太子被人謀害。聖祖想到這裏,便想起鄂爾泰、張廷玉兩個人來。皇後也說這兩人是朝廷的忠臣,可以信托。當下立刻把鄂、張兩位大臣宣召進宮來,商量立十四皇子為太子的事體。那鄂爾泰便想出一個主意來,說請陛下親筆寫下傳立的詔書,悄悄地去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額的後麵,待陛下萬年之後,由顧命大臣把詔書取下來宣讀,那時諸位皇子,見是陛下的親筆,也沒話可說了。

聖祖聽了,連稱“妙!妙!”便又想起國舅隆科多來,立刻把他召進宮來。一麵由聖祖親自寫下詔書道:

胤礽染有狂疾,早經廢默,難承大寶。膚晏駕後,傳位十四皇子。爾隆科多身為元舅,鄂爾泰、張廷玉受膚特達之知,可合心輔助嗣皇帝,以臻上理。勿得辜恩溺職,有負聯意。欽此。

這三位大臣受了皇帝的顧命,便把詔書捧去,悄悄的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麵,又悄悄的退出宮來,各自散去。自從行了這個預藏遺詔法子以後,曆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七朝,都沿用這個法子。這是後話,且不去說他。

如今再說國舅隆科多回到府中,便有雍郡王打發來的內監,候在府中,降科多見了,彼此會意,便暗暗的對那內監隻說了今夜三更四個字,內監回府,把話回察過。到三更時候,隆科多便悄悄地從後門出去,楚進雍王府的後門,到了一間密室裏,隻見大學士張廷玉,將軍鄂爾泰,都在那裏。還有幾位國師,和一班劍客。停了一會,雍王走進密室來,大家便低聲悄語的商量了一會,直到天明,大家吃過燕窩粥,才散出來。隆科多、鄂爾泰、張廷玉三人依舊上朝去。聖祖升殿,便不像昨日一般厲聲厲色了。兵部尚書出班奏稱:“康親王八百裏文書告捷,說噶爾丹部主兵敗大積山,連夜逃至剛阿腦爾,如今已把噶爾丹全部收服,部主親到兵營中來納款投降……康親王不日班師回京。”聖祖聽了這個消息,越發歡喜,吩咐傳旨嘉獎;一麵預備得勝酒筵,隻待康親王進京,親自搞勞。

不多幾日,康親王帶領大兵凱旋,聖祖真的擺動禦駕出城迎接。十萬大軍,見了皇上,齊呼“萬歲!”聖祖在馬上賞過酒,帶隊進城。第二天,康親王帶了一班從征大員上朝謝恩,皇上又在崇政殿賜宴;一麵又下聖旨,升各個人的官級,又賞康親王紫禁城騎馬。

這時,四境平安,聖祖又舉行第六次南巡。內大臣早行文江南各省,沿途接駕。聖祖五次南巡,都到蘇州遊玩。蘇州地方,有一位首富的紳士姓汪名碗,皇上每次駕到,都是這位姓汪紳士率領合城大夫出城接駕。汪碗家裏,又蓋得好大園林,叫獅子林,是江南地方有名的。在聖祖第一次南巡的時候,是康熙二十三年,曾經在獅子林駐嘩。聖祖和汪碗十分要好,臨走的時候,賞他禦筆手卷一軸。直傳到汪碗的兒子手裏,十分寶貴。汪碗的兒子名叫汪源,這時年紀隻八歲,他父親接駕時候的情形,他都記在腦子裏,家裏曾經禦用過的器物和房屋,都封鎖起來。直到聖祖第六次南巡,已隔了二十多年。

京中公文行到蘇州,蘇州紳士又忙亂起來,蘇州巡撫天天和地方紳士商量接駕的事體。那班紳士聽說要見皇上,個個嚇得捏一把汗;內中雖有兒個從前接過駕的,卻個個是年老昏噴,不能辦事。留下幾個後輩子弟,誰見過這陣仗兒,誰也不肯擔任接駕的事體。後來蘇州巡撫出的主意,仍舊公推汪家承辦接駕的差使。汪家花園又大,家裏又有錢,那禦用的器具,也是現成的。當下汪源見眾口一詞,便也不推托,把這大事擔任下來,汪家有兩位小姐,大的名蓮,小的名蓉,都出落得一雙玉人似的,美容麵,楊柳腰,樊素口,小蠻腰,凡是從古來美人的態度、名媛的風韻,她姊妹兩人都占盡了。姊姊十七歲,妹妹十六歲,真是豆範年華,洛神風度。蘇州城裏上中下三等人,都知道汪家美人是天上少、地下無的。有多少宦家貴族,都來向汪家求婚;汪源不舍得把女兒年紀輕輕的遣嫁出去,便一律回絕。他姊妹兩人,原住在園裏的,如今預備皇帝駐嘩,便把他姊妹搬出園來,住在內院裏。